七匹狼世遗大秀火了?央媒点赞背后藏着啥

发布时间:2025-05-05 15:39  浏览量:25

最近刷新闻,发现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居然集体为一场时装秀打call!

点开一看,原来是七匹狼在泉州中山路办的2025春夏大秀,作为首届泉州时尚周的开幕大戏,这场秀到底凭啥让央媒都坐不住了?

要说这场秀最戳人的,首先是它“长”在泉州的骨子里。大秀选在承载百年历史的中山路,钟楼下的T台沿着骑楼蜿蜒铺开,灯光一照,老建筑的雕花廊柱、斑驳砖墙都泛着温柔的光,活脱脱把“世遗之城”的家底摊开给世界看。

但它可不是简单的“摆拍”。你看模特身上的衣服——白瓷釉色的渐变领口,像极了德化白瓷的温润;裙装上的簪花围纹样,是泉州蟳埔女头顶那朵戴了几百年的花;靛蓝染布的拼接设计,又让人想起宋元商港里“衣被天下”的纺织盛景。这些原本藏在博物馆、老巷子里的文化符号,就这么“穿”在身上走秀,连本地大爷大妈都凑过来看:“这不就是咱蟳埔阿婆的簪花吗?原来能这么好看!”

要是光靠“老物件”,这场秀顶多算“怀旧”,但七匹狼偏要给传统“装个科技引擎”。最绝的是那条超长数字T台——沿着中山路延伸的地面屏幕,随着模特脚步变换着宋元海丝的商船、现代泉州的港口,连骑楼外墙都被“数字焕肤”,老墙皮上突然“长”出流动的海浪、闪烁的星图,把“东方第一大港”的古今故事串成了一条光带。

现场观展的网友@泉州小玩子发视频说:“我从小在中山路长大,第一次觉得骑楼这么‘会’——白天是卖润饼的老铺子,晚上就变成会‘说话’的时尚舞台,连我妈都举着手机拍个不停。”这种“老地方+新玩法”的反差感,让不少年轻人第一次对“世遗”动了心:“原来老祖宗的东西不是只能在课本里看,还能这么潮!”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七匹狼已经六次去米兰时装周“刷脸”了。但这次大秀,它没再带着“国际范”回来,而是把米兰学的设计语言,扎扎实实“种”在泉州的土壤里。就像奥斯卡得主阿德里安·布劳迪在现场说的:“当传统工艺走上国际舞台,泉州正在定义属于东方的时尚话语权。”

这不是一句空口号。

从2025年春茗会发布的品牌焕新战略就能看出,七匹狼这两年在悄悄“补课”——1000多位经销商参与的春茗会,展厅里摆的不只是新衣服,更是“商旅、商务休闲、生活通勤”三大场景的需求分析;官宣的品牌大使黄宗泽,不止是“帅”,更因为他的“出差人生”和七匹狼“商旅夹克”的功能设计高度契合。说白了,它是把“国际视野”变成了“理解用户”的能力,再用这种能力反哺文化表达。

这场秀最意外的“观众”,可能是那些曾经觉得七匹狼是“爸爸衣柜里的牌子”的年轻人。评论区里,@95后阿林说:“以前陪我爸买衣服,总觉得老气;这次看秀才发现,原来白瓷色能做成这么高级的衬衫,簪花纹样印在夹克上居然这么潮!”@泉州姑娘小芸更直接:“我妈看完秀就说,下次逛街要去中山路看看七匹狼的店,说不定能买到和秀场同款的‘世遗元素’外套。”

这背后藏着一个更深刻的变化:当国牌不再忙着“模仿国际”,而是低头挖自己的文化宝矿,年轻人反而愿意主动“贴”上来。就像宋元时期泉州“织染为天下最”的自信,现在的七匹狼用一场秀证明:真正的时尚,从来不是“抄作业”,而是“写自己的答案”。

钟楼的灯光渐暗时,这场大秀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个问题:中国品牌要如何在传统的根脉上,生长出世界的枝丫?

七匹狼给出的答案很清晰——用科技让文化“活”,用设计让文化“潮”,用真诚让文化“近”。

从“走出去”到“带回来”,从“模仿者”到“定义者”,这场秀不仅是七匹狼的“文化归航”,更是中国品牌的一次集体觉醒。当越来越多的品牌像七匹狼这样,把“文化自信”穿在身上、讲进故事里,我们终会看到:世界读懂中国,可能就从一件有故事的衣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