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尸体被埋进土里几十年后就被分解吸收,为什么要火葬呢?

发布时间:2025-05-04 07:19  浏览量:6

村口老槐树下的王大爷总爱对人念叨:咱们老祖宗讲究入土为安,现在倒好,都往炉子里送。

这话听着耳熟,我蹲在田埂上看着远处冒着白烟的殡仪馆烟囱,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着大人上山扫墓的场景。

那时候清明节的墓地热闹得跟赶集似的。大人们扛着锄头镰刀,边走边清理疯长的野草。我总盯着那些被雨水冲刷得歪歪扭扭的墓碑看,有个光绪年间的坟头,墓碑裂得能塞进手指头。

再过几十年,这些坟都得平了种庄稼。三叔边说边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抡起锄头就铲掉了坟头上的杂草。

这话真让三叔说准了。去年隔壁村迁坟,挖开50年前的土坟,棺材板都烂成渣渣,就剩几颗发黄的牙齿和几根腿骨。可现在的耕地金贵着呢,谁家舍得让祖坟占着两垄好地?

前些天村支书开会说,现在土葬得交2万8千块钱的耕地占用补偿费,听得老李家当场就拍桌子大声抗议:这钱够买头牛了!

我二表舅在殡仪馆干了20年,有次喝酒说漏嘴:你们以为土葬就干净?前年发大水冲开河滩上的老坟,泡得发胀的寿衣裹着烂骨头往下游漂,下游三个村子的井水半年不敢喝。

他抹了把嘴边的酒沫,接着说,现在城里人都挺讲究,连骨灰盒都要挑防火防潮的,说是不给子孙添麻烦。

这话倒让我想起去年参加的一次海葬活动。船开到外海,家属们把掺着花瓣的骨灰撒进浪花里。有个老太太抹着眼泪说:老头子最爱钓鱼,这下天天都能看海了。海风卷着细灰扑在脸上,咸津津的,倒比烧纸钱的烟味好闻些。

不过火葬场也不是没糟心事。上个月环保局来查,说焚烧炉排放超标,要停业整改。厂长急得直跳脚:我们用的可是德国进口的除尘设备,一套百来万呢!

后来查出来是家属偷偷往棺材里塞了全套麻将,说是老爷子生前最爱,烧化了的塑料牌黏在烟道里给闹的。

要说这生死大事,古今中外花样还真不少。埃及人裹木乃伊,西藏有天葬,日本还有把骨灰做成钻石的。我查资料看到个新鲜事,瑞典现在流行遗体堆肥,把尸体和木屑混着装集装箱,六个月就能变成营养土。

这法子倒环保,就是不知道咱们这儿的老百姓接不接受得了——拿亲爹妈骨灰种大白菜,听着总有点怪怪的。

前些天在县城遇到个搞城市规划的师兄,他说现在新建公墓都像商品房似的,一格一格码得整整齐齐。

知道为啥墓碑都改平放了吗?省地啊!竖着立碑要多占三十公分。他掏出手机给我看设计图,等6G普及了,扫墓都不用出门了,手机AR投影,虚拟贡品还能循环利用。

夜深人静时我常常琢磨,等我们这代人走了,会选什么方式?是学古人托体同山阿,还是赶时髦变成电子墓碑?

隔壁村的张婶说得倒是实在:管它烧了埋了,只要别让娃儿们为难就行。

这话糙理不糙,生死轮回本是自然事,活着的人过得舒坦,大概就是最好的祭奠。

您说呢?要是让您选,是愿意在青山绿水间慢慢化作春泥,还是痛痛快快烧成一把白灰?

要不咱们折中下,学学秦始皇造个兵马俑守着?就怕到时候城管说是违章建筑要强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