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葬礼最可怕之处,不是盛大和僭越,而是北静王的违法出席

发布时间:2025-05-04 04:08  浏览量:6

文|一说红楼

编辑|一一

秦可卿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金陵十二钗”正册中虽然排位在最后,但其天生丽质、行止见识却应位居十二钗之首。

只可惜,这多最艳丽的花,却最先凋谢。

图|秦可卿

秦可卿在《红楼梦》第5回登场,第13回便懵懂而亡。

她在书中,宛如一颗流星,一闪而逝,却给人无穷的猜测和回味。

第7回,焦大醉骂,让我们了解了贾府的过去。

贾家的百年基业是先辈们勤劳王事、九死一生换来的,今日的富贵荣华可谓来之不易。

冷子兴的高谈阔论中,我们得知贾府现在的老少主子爷们一代不如一代,后世无济是现实。

秦可卿的死正值贾府兴盛之时,也就是百足之虫死而未僵的时期。

图|秦可卿

贾府的老少主子们丝毫没有感觉到距内囊将尽之日已经为期不远。

贾珍为了儿媳妇的丧事,极尽奢华。

可以说,这是贾府政治地位、经济实力的展现。当然,也应了古董商冷子兴所说:“如今事务日盛,人口日多,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划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

从这里能看出,这正是贾府衰败的根源。

贾珍为了给秦可卿办丧事,不惜倾其所有。

图|贾珍

贾珍为了葬礼风光,不惜花掉一千两银子,只为给儿子贾蓉“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

虽然面上好看,这也不过是古今难觅的虚衔。

贾珍看不上上好的杉木板,最后选中了薛蟠家“拿着一千两银子,只怕没处买”的樯木。

要知道,这副樯木万年不坏,出自潢海铁网山,。当年,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后来,老千岁出事了,这副樯木没人出价敢买。

贾政听说贾珍要拿樯木给秦可卿做棺材,还劝道:“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此物恐非常人可享用。”

可贾珍如何肯听?!

要知道,贾珍此举明显逾越了封建等级制度。

图|秦可卿

老千岁是亲王级别,他定制樯木棺材属于专属器物。

贾珍虽然给贾蓉捐了官职,可他不过是五品龙禁尉,秦可卿的身份也就是五品龙禁尉之妻,和亲王的身份相差实在悬殊。

清代礼制,皇帝和皇后用楠木,皇子用杉木,秦可卿作为无爵位的宗妇,使用亲王规格的棺木,明显不合规。

贾珍不知道,他的僭越行为,日后会招致朝廷追责。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隐含的雷点。

图|贾珍

老千岁因为坏了事,具体坏了什么不可知,猜测可能是涉及谋反的重罪。

因为出事了,老千岁才没有使用樯木。

所以,这副棺木本身就带有政治污点

贾珍明知此物属于罪人遗物,依然强行使用。他作为贾府族长,明显是将贾府与失势的亲王绑定,必定会埋下整治隐患。

倘若朝廷日后清算旧案,此举就会被视为不忠或者附逆。从结果来看,日后这确实成为了贾府被抄家的罪证之一。

此外,秦可卿的棺椁被停灵四十九天,贾珍还雇佣三百多名僧道昼夜为其超度亡灵。

图|贾母

宁国府家下执事仆人等可数得的就有一百三十多人,穿梭忙碌左右。

到了出殡日,隆重场面更是达到了顶峰。

一众高官前来送葬,沿途还搭设彩棚,设席张筵进行路祭,其势几乎轰动朝野。

贾府老太君贾母寿终正寝时,贾府已经是衰亡之期。

按理说,她的葬礼才是贾府规格最高,气氛最为隆重的。

可此时,贾府在政治上已经失去朝廷支持。与此同时,元妃已死,阖府被抄,两个世职都被革除,贾赦在狱中,贾府经济可谓捉襟见肘。

图|鸳鸯和贾母

幸亏鸳鸯事先从老太太的体己钱里留了点后手,才算勉强应付了贾母的后事。

出殡之日,街上再见不到车来车往、官来官去的场面。

秦可卿不过是贾府辈分最低的年轻媳妇,与贾母相比,处在兴衰两个阶段,丧礼竟有如此天差地别。

秦可卿葬礼虽然盛大,且掺杂僭越,并不是最恐怖的。

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北静王的出席。

北静王作为郡王,出席秦可卿的葬礼,表面上看时对贾府的尊重,实则暗含多重政治隐患和礼法僭越。

图|北静王

根据《红楼梦》后文,对贾敬葬礼的描述,皇帝曾明确下旨,允许王公以下官员祭奠,而秦可卿作为贾府重孙媳妇,身份低位,她不是诰命夫人,也没有经过皇帝特旨允许。

北静王未经旨意就擅自出席,属于僭越礼制,更是对皇权的藐视。

秦可卿虽然是贾府第五代孙媳,但和北静王这位郡王相比,地位实在悬殊。

古代礼法森严,王公贵族参与平民葬礼,已经不合规法。

北静王的举动,打破了君臣有别的等级秩序,已经是不尊礼法的表现了。

图|北静王和宝玉

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北静王还主动结交贾宝玉,还赠送御赐的象征兄弟情谊的鹡鸰香念珠,还邀请宝玉常来王府。

此举已经是明晃晃的政治拉拢了,暗示贾府与其结盟。

养士之言的宣扬,更暴露了北静王培植势力、图谋不轨的野心

贾府因贾元春尚未封妃,处在敏感期。北静王的公然支持,使得皇帝认定贾府与北静王结党,导致元妃晋封成了试探贾府忠心的手段。

北静王的介入,直接加速了贾家与皇帝的离心离德。

图|北静王

“四王八公”中仅北静王亲自出席,其他三王仅派了子孙或路设祭棚。

北静王的特殊举动暗示其自视高于其他王公,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

他的举动或许还能被解读为对皇权的公开挑衅

北静王出席秦可卿葬礼的“不可”,本质上是政治权谋与礼法冲突的集中体现。

他的行为不仅违背礼制,更将贾府推向了与皇帝对立的危险境地。最终,也成为了贾府被抄家的导火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