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征途上的璀璨丰碑-刘伯承
发布时间:2025-05-03 14:30 浏览量:9
刘伯承, 新中国革命史中熠熠生辉的传奇人物,其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诠释了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教育家的深刻内涵,为人民解放军的缔造与发展立下不朽功勋。
辛亥革命起投身军旅,他便开启了辉煌的军事生涯,凭借果敢的指挥和勇猛的作战风格,指挥作战足智多谋,连连获胜,“川中名将” 声名远扬。
红军时期,他历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等职,长征途中,协助毛主席等指挥四渡赤水,他指挥先遣部队突破乌江、智取遵义 ……。随后,又亲率干部团抢占皎平渡,保障全军顺利渡过金沙江,并率部进入大凉山,与彝族首领歃血为盟,强渡大渡河……打通北上通道。
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奋战在太行山区。夜袭阳明堡,击毁日军飞机 20 余架,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设伏七亘村,他打破常规,在同一地点三天内两次设伏,歼灭日军 300 余人,创造 “重叠待伏” 的经典战例,被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赞为 “战史上的奇迹”;神头岭……
解放战争时期 上党战役、邯郸战役,有力配合了重庆谈判,打破蒋介石北进战略企图;定陶战役、滑县战役、巨野战役单挑两个王牌军 5军和11师……;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他参与总前委统一指挥,提出精妙打法,为战役胜利作出关键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开展 “敌进我进” 战略,广泛出击敌占区与交通线,粉碎日伪军 “蚕食” 与 “扫荡”,牢牢守护住华北抗日根据地的 “南大门”。
解放战争初期,他提出 “大踏步进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方针,在陇海、定陶等战役中灵活运用,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随后,他与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敌人统治腹心,改变了全国战局,毛泽东将此赞为中国革命 “历史的转折点”。
他深入研究古今中外军事思想,撰写了诸多军事著作与文章,如《现在游击队要解答的问题》《到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几个教训》,提出来“游击集团”等对游击战争、运动战等战术进行深刻剖析与总结,为我军军事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他始终坚信 “建军必建校”“治军必先治校”。早在沪顺起义时,就创办军政学校。此后,先后主持和领导红军学校、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等。
1950 年,一心投身军事院校建设,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并担任院长兼政委。他办学注重学以致用,紧密结合战场实际。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军事学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军事人才,为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两封新建可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刘伯承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在军事、战略、理论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卓越成就,铸就了一座巍峨的丰碑,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