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详注直译:司马迁《报任安书》(四)
发布时间:2025-02-06 18:23 浏览量:23
报任安书(四)
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只有)倜傥(tì tǎnɡ卓越洒脱)非常之人称(称名,扬名)焉(于此,于世)。盖文王拘而演(推演)《周易》;仲尼厄(困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译文: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声磨灭不传的人,不能记清,只有卓越非凡的人在世上扬名。周文王拘禁而推演《周易》;孔子困厄而写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出《离骚》;
左丘失明,厥(乃,才)有《国语》;孙子膑脚(截去膝盖骨),《兵法》修列(撰写出来);不韦迁(贬谪)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大抵,大都)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左丘失明,才有《国语》;孙子膑脚,撰写《兵法》;吕不韦贬迁蜀地,《吕氏春秋》传世;韩非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人抒发愤懑所以为此创作的。
此人皆意(心愿)有所郁结,不得通(实现)其道(指主张,理想),故述往事,思(期望)来者。乃如(就像)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重用),退而论书策(古人在竹片或木片上书写,编集成册的叫策),以舒其愤,思垂(流传)空文(不能以文章建立功业,故称空文)以自见(现)。
译文:这些人都是心思有郁结的地方,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追述往事,期望将来的人。就像左丘失明,孙膑断脚,始终不能重用,(于是)退隐而编著书籍,以此抒发自己的愤懑,想留下无用的文章来自我表现。
仆窃不逊(不谦逊,不量力),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收集)天下放轶(散失)旧闻,略考(考订)其事,综其终始,稽(查,考察)其成败兴坏之纪(纲纪,法则,规律)。上计轩辕(黄帝的名字),下至于兹(今,现在),,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总计)百三十篇。
译文:我私下自不量力,近来自己依靠于无能的文辞,搜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考订其中的事实,综述其中的本末,考察其中成败盛衰的规律,上从黄帝算起,下至于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总计一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探究,探求)天人之际(交际,关系),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完成),适会(恰遇)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因此)就(受,被)极刑而无愠(怨怒)色。
译文:也是想以此探求天道与人事的关系,通晓从古至今的变化,形成一家之说。草创未成,恰遇此祸,痛惜此书不能完成,因此遭受极刑却没有怨色。
仆诚(果真;如果)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流通)邑大都。则仆偿(抵偿)前辱之责(债),虽万(万次)被戮(羞辱),岂有悔哉!然此可(只能)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译文:我果真能写完此书,(就)把它藏在名山,传给理解它的人,在名邑大都流通,那么我(就可)抵偿以前受辱的旧债,即使万次被辱,岂有悔意呢!然而这些只能向智者诉说,很难向俗人言表。
且负下(指负罪之下)未易居(不易安身),下流(身处下流,指地位卑贱)多谤议。仆以口语(说话,这里指多言)遇遭此祸,重(更)为乡党(同乡人)戮(羞辱)笑,以污辱先人,亦(又)何面目复上(去,到)父母之丘墓乎?虽累(延续)百世,垢(耻辱)弥甚耳!
译文:且负罪之下不易安身,地位卑贱多遭谤议。我因为多言遭遇此祸,更被同乡人辱笑,以此污辱先祖,又有什么脸面再去父母的坟墓呢?即使延续百世,耻辱更重啊!
是以(因此)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失),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思)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自身,我)直(只)为闺阁(指禁宫)之臣(指宦官),宁得(岂能)自引,深藏于岩穴(指隐居)邪?
译文:因此愁肠一日而九转,在家则恍忽好像要有丢失的东西,出门则不知自己要到哪里去。每当想起这个耻辱,汗水未曾不发自脊背沾湿衣襟。我只是一个宦官,怎能(有资格)自身引退,深藏在山中呢?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低头)仰(抬头),以通(疏通,宣泄,抒发)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指前文所说“推贤进士为务”),无乃(恐怕)与仆私心剌(Ià悖,违背)谬?
译文:所以姑且随世俗而沉浮,与时势而进退,来宣泄自己的狂放迷惑。如今少卿竟教我来推贤荐士,恐怕与我的内心相违背吧?
今虽欲自雕琢(修饰),曼(柔美)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不信于世俗),适足取辱耳。要之(总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固塞浅陋)。谨再拜。
译文:如今即使想自我修饰,用美妙的言辞自我粉饰,也没有用处,不会被世俗相信,正好足以得到耻辱而已。总之,人死之日然后是非才能定论。书信不能详尽表达心意,所以简略陈述我的固塞浅陋。恭敬地再次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