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杂谈
发布时间:2025-04-23 15:29 浏览量:13
谁都要退休。无论光鲜靓丽刚入职的靓妹,还是风华正茂刚提干的帅哥,都有一天要退休。白乐天诗云:“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致仕者,退休也。乐天也罢,悲天也罢,既有明文,谁都例外不得,古今皆然。以今言之,退休证好像退不得也改寄不得的贺年卡,迟早递到你手上。至于你是不是凑几桌酒席举办退休庆贺会,那倒悉听尊便。反正退休证要乖乖接过,非接不可——年龄使然也。“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刚性规律,刚性规定。
不知是不是因为2025年是乙巳蛇年的缘故,这刚性规定也开始像蛇一样有了伸缩性。以原来的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5岁或50岁等规定为基点,一步步缓缓前伸的同时,又可弹性伸缩。即2025年是实行延期退休和弹性退休制度的第一年。
自不待言,行当不同,岗位有别,专业不一,习性相远,国人对这种伸缩性的态度可谓千差万别。有人庆幸,有人失望;有人欢叫,有人叹息;有人摩拳擦掌,有人举棋不定。若问具体情形具体人,至少我知道一例、一位。
其人是我的同事,男,准确说来,是我共事二十余载的日语专业同事。年前在一起时,两人还探讨他延退3年的可能性并为之欢欣鼓舞。而年后打电话问起下一步,不料他说他已经退了:“12月的生日,差几天没赶上2025年,而延聘从2025年开始……”“完全没办法了吗?”“人事处通知办手续,能不办吗?何况差不多同时的还有两人,院里给我们三人举行了荣休仪式。”他用平淡的语调说道。而在我听来,越是平淡,越是透出深重的失望。
我也失望,由衷失望。不错,年龄上他已然60岁,但看上去也就50岁出头,风度翩翩,一表人才,讲起课来容光焕发,更显年轻。这么说吧,和乌镇的木心有一两分相似。据说早年有女研究生对他怀有妙不可言的暗恋之情,而他浑然未觉,有所觉也有可能——他的研究室就在我的所谓“村上春树研究所”的对面,同一条走廊,每次瞥见对面门扇用扫帚或拖把支出一条门缝,我就晓得他在里面指导的必是女生无疑。迄今未婚,迄无艳闻。对了,我又想起一件事,一件小事。多年前的事了,那次,我坐的公交车刚进站停下,见车站里原本排队的人便不再排了,争先恐后,蜂拥而上。而排在先头的他,却步步退后,以致最后一个上来。当时我靠窗坐在后面高出的一排座上,无意中一一看在眼里,不由暗暗感叹:君子也!我要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于是我们成了朋友。
我之所以为之失望,为之惋惜,主要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他的专业意识和才能。他留日八载,硕博连读。二十几年前回国时带回来的,几乎只有一排排书脊烫金的语言学系列专著。不妨说,凡是日语,无论古今,他大体无所不知。举个例子,我自以为日语词汇量跟谁都有得一比——毕竟翻译当中很少查词典——但比不过此君。一次,两人从法国梧桐树下走去教室,我忽然忘了法桐用日语外来语怎么说,问之,他当即脱口而出プラタナス(platanus)。如此情形不是一次两次,狂妄如我也不得不服。坦率地说,在日语圈里滚爬半个世纪,他是我实际接触到的唯一词汇量压过我的人。至于口语就更不用说了,比我好几倍。我一开口就一股“东北风味”,而人家的发音怎么听都和日本学者没什么两样。口译当然也甚是了得,中方领导哪怕再口若悬河,他也能当场译成日语,一气呵成,AI肯定也望尘莫及。如此人才,可惜这就退休了。
就学术或科研而言,据说理工科最出成绩的年龄为45岁前后,甚至有梁文峰那样的奇才年纪轻轻就一骑绝尘,举世皆惊。而文科,那个年龄大部分人刚刚起步。你想,读完博不少人都30岁左右了,要读的书又如此浩瀚,而五六十岁正是读出一点门道好歹要发酵冒泡出新元素的年龄,正当此时,闸门“哐当”一声落下,岂不可惜?所谓皓首穷经终有所得,并不限于古人。
当然,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夫子自道。
不过,在我想来,大学校园里那边“小荷才露尖尖角”,这边“留得残荷听雨声”,中间“映日荷花别样红”,岂非风景这边独好?
- 上一篇:出版川军的文化突围与“蓝海”布局
- 下一篇:新观众不断入场,观演礼仪普及跟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