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沧桑观自在 心灯明澈照大千;大巧若拙方为智,大辩若讷始称贤
发布时间:2025-04-24 08:21 浏览量:34
【开篇】
天地有代谢,四时成古今。看那春蚕吐丝自缚,终化彩蝶破茧;夏蝉饮露悲鸣,转瞬金甲委尘。世人不解其中味,终日营营争短长。某尝观市井百态,悟得:大巧若拙方为智,大辩若讷始称贤。今试以青衫布履之眼,解这人间成熟之道。
昔者范蠡泛舟五湖,非不知庙堂煊赫;渊明采菊东篱,岂不晓朱门酒香?盖因悟透《淮南子》"非淡泊无以明志"之训。市井常有笑谈:某公侯门庭若市时,昼夜惶惶恐失势;及至归隐南山后,方知"竹杖芒鞋轻胜马"。此中玄机,正如老农谚云:"低头稻穗最饱满",喧哗处未必见真章。
尝见长安酒肆,纨绔子弟掷千金博美人笑,而隔街茶寮,蓑衣钓叟独饮亦陶然。忽忆太史公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从容者,何须察人眉高眼低?恰似深潭映月,任尔狂风过岗,我自澄明如初。
张子房运筹帷幄,功成却作赤松游;韩退之谏迎佛骨,潮州八月兴文教。此等人物,深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道。今人常惑于得失,岂不知《盐铁论》早有明训:"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强求者终如握沙,愈紧愈漏;淡泊者反似蓄泉,不争自盈。
昔有商贾奔波半生,银箱满时鬓已霜。忽一日见童子扑蝶,顿悟"黄金满籝不如遗子一经"。遂散尽家财建书院,临终笑谓:"四十载追名逐利,不及看三年桃李花开。"此事正应了吕尚《六韬》之言:"大智不智,大谋不谋",无声处自有惊雷。
观那山间翠竹:风狂时俯首,非是怯懦,实为存节;雨急处低眉,岂因畏缩,乃待晴明。恰如苏子瞻《留侯论》所云:"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真大气者,如江海纳百川,何须向人诉衷肠?倒是那山溪遇石则喧,终成笑柄。
记得汴河码头,有老艄公三十年摆渡。问其诀窍,笑指船头刻字:"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细看竟是前朝宰辅手迹。忽明《道德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之妙。所谓成熟,原是学会与光阴对弈:你催任你催,我自缓缓行。
陶朱公三致千金,终择五湖烟雨;白乐天身居庙堂,独爱庐山草堂。此中真意,恰合《格言联璧》"闹时炼心,静时养心"之训。今人常叹世事喧嚣,却不知"静水方能照月明,深潭自可纳星斗"。心若浮躁,纵居蓬莱亦是牢笼;胸有丘壑,身处闹市可作山林。
昔见终南隐者,蓬门瓮牖而歌咏不绝。问其乐从何来,笑答:"昔闻颜回箪食瓢饮,今见明月不请自来,俱是人间好时节。"此话暗合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之趣。原来真逍遥,不在逃世避俗,而在闹中取静。
诸君且看:渭水直钩钓出周朝八百载,隆中草庐藏着天下三分策。这世间至理,原在"静"字上生根发芽。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非教人避世,实为炼就"任凭八面风,稳坐钓鱼船"的功夫。
今作《临江仙》一阕,与诸公共勉:
"五十年来霜雪路,等闲看惯云烟。
春桃秋菊各嫣然。
风高知劲草,浪急识归船。
半卷残书消永昼,何须宝马雕鞍?
心灯明处即青山。
推窗纳星斗,把酒话桑田。"
诸君切记:成熟非是老成,从容不是无为。恰似农人观天,知风雨而不惧风雨;犹如舟子看潮,顺水性而能御水性。待到千帆过尽,方悟"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