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行医不辍 中医薪火相传——记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医生申秉瑞
发布时间:2024-08-22 17:15 浏览量:29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中医传承的不仅仅是医术,更是医德,一种精神,一种气质。
这是跨越四代人的接力。一家人学医从医,变的是与时俱进的诊疗能力,不变的是他们的坚守。
在长治市就有这么一个医生世家,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医生申秉瑞家族四代人都专注于同一件事情——行医济世,一百多年来这个中医世家始终与时代同步,持续发挥着中医药强大的生命力。
近日,记者采访了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医生申秉瑞,听他讲述四代中医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故事。
四代传承,耳濡目染是最好的“学”
申秉瑞一家学医从医,可明确追溯到曾祖父申教斌那一代。
申教斌生活在清末民初,据村志记载早年是秀才出身,在村里设账教书授徒。后来家中修窑时,发现祖上保存着许多明末清初的医学著作和文献,自此刻苦自学熟读医书,聪敏过人的他,过目能诵,也勤学好问,一点点“啃”下医书中生涩的词语、难以理解的药理知识。
申教斌所开出的处方稳重又独具新意,患者服药后效果相当不错,很快传遍乡里,在黎城乃至周边县群众中口碑极好,声望越来越高。
在申教斌的影响下,一代又一代的子孙继承了他的衣钵,全心全意投入救死扶伤的医疗事业中,为广大群众的健康服务,在当地具有很好口碑。
第二代,申教斌之子——申子方,随父学医,自幼聪慧、过目不忘、深得家传,二十几岁开始在黎城行医,四邻八乡留下了他救死扶伤的步履,成为当地名医。
第三代,申教斌之孙——申景德,生长在医生家庭,从小耳濡目染,早就认定了从医这条道路,将学医救人作为己任。他小小年纪便从爷爷和父亲身上学到了不少医术。
20世纪80年代在村卫生所工作,后来又调到黎城县黎侯镇卫生院工作,以精湛的医术,医治了很多患者。如今申景德已退休,接受黎城县黎侯镇卫生院返聘后继续为群众看病。
第四代,申教斌曾孙——申秉瑞,从山西省中医学院毕业后,2013年至今在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工作。
申秉瑞从小就跟随父亲背汤头、识中药,后来懂事后,就一心想把家里的从医之路传承下去。“小时候常跟着爷爷、爸爸坐诊,看他们给患者看病,印象很深刻。”申秉瑞说,印象中,他们不喜言谈,却非常和蔼可亲,下班在家时,经常有患者找到家里来让爷爷看病。他们的医德和敬业精神,在申秉瑞心中种下了种子。
薪火相传,接力棒一棒传一棒。作为“医四代”,申秉瑞向祖辈看齐,做一名优秀的医生。
医者仁心,行医济世是永怀心间的追求
申秉瑞为患者把脉
“受到父亲的影响,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从小的愿望。”申秉瑞从小决心学医,“父亲对我学医报以希望,经常叮嘱我患者是很痛苦的,对患者态度要好,要热心,作为医者,行医济世是永怀心间的追求。”
申秉瑞在祖辈传承下来针穴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对治疗方法进行再提炼、再升级。“医生需要不断地学习,我现在白天坐诊看病,晚上就抽时间把白天遇到的病例进行总结归类,以方便为后面的患者诊治。”申秉瑞说。
“感谢申医生,多亏您妙手回春,我的眼睛终于能看清楚了!”2023年夏天,来自屯留区的王根喜为申秉瑞送来了锦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是一名木工,干的都是精细活,当时患了复视,看什么都有重影。”王根喜告诉记者。在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后,申秉瑞利用针药联合疗法,经过3个疗程的针灸疗法和中药调理后,患者的复视情况得到治愈。该患者今年又患有口眼歪斜病症,专程到中研所附属医院找到申秉瑞治疗。他说:“申医生,我就相信你,以后看病只找你。”
申秉瑞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中医知识,立志在造福患者、提升医技水平上继续添砖加瓦。
今年6月18日,50多岁的吴女士经朋友介绍,来到申秉瑞所在的门诊。据吴女士口述,双眼睑不自觉地抽动,同时眼睛还干涩,经常出现眼皮跳动。辗转多家医院求医,但治疗效果不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申医生。
申秉瑞当即确定吴女士的病症为梅杰综合征(中医称为颤症),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思路,采取以针穴疗法为主,再配以中药汤剂的治疗方式。治疗15天后,吴女士病症痊愈。
作为“医四代”,传承医学如今落在申秉瑞身上。“从父亲到祖父,他们都是口碑很好的医生,患者口口相传,希望自己也能够像长辈们看齐,做一名优秀的医生。”
古法炮制,创新延续传统制药技艺
依据古法炮制的“九制熟地黄”
在申秉瑞家传中,祖辈所开处方中常用到中药“熟地黄”,遂有“地黄世家”之称,也被当地人称为“地黄派”。所用的“熟地黄”必须是自家蒸制的“九制熟地黄”,其蒸制技艺传承百年、日臻成熟、颇为地道。
“九制熟地制作技艺”也传到了申秉瑞这一代,他的曾祖爷、爷爷、父亲都是黎城县有名的中医,为了保证疗效,他们给患者都使用古法炮制的“九制熟地黄”。
为了更好保护、传承这一技艺,申秉瑞的妻子陈婷辞去了铁路部门的工作,成立黎城县青囊仁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立志将传统古法炮制方法传承下去。
“我们青囊仁家成立的初衷是想把家族古法手艺传承下来,同时依托本地道地中药材进行产地加工,加工产品主要有潞党参、连翘、黄芩、黄芪、黄精、熟地黄等产品。”青囊仁家负责人陈婷介绍。
据介绍,九蒸九晒所制熟地黄其形、色、气、味、质等方面,均优于现行药典规定的酒蒸法或蒸法所制的熟地黄,但因其工艺繁复多变,用料考究,时间火候难把控等因素,至今已鲜有使用。目前,青囊仁家九制熟地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正创新,传承重要,创新更重要。道地药材的发展要适应时代的需求。”陈婷表示,现在人们越来越强调健康养生,作为非遗传承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用起来,就是最好的传承。今后要挖掘道地药材文化和养生功能,提高附属价值,不断地为古法制作技艺注入时代的新内涵,让古老的非遗焕发出新活力。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作为一家中药材加工销售公司,青囊仁家将进一步研发多品类丸、散、熬膏等产品,为推进本地区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和丰富本地区中药材产品作出贡献。
“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作为后辈就要继续将它传承好,进一步发扬光大。希望我们不负祖辈期望,专心从医,争做优秀中医中药传承人,为中医药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申秉瑞表示。
从一心学医,到一心治病,再到一心传承,在申秉瑞看来,守护患者、治愈患者是他人生价值的所在,也是他理想所在。(来源:上党晚报 王晶晶)
编辑:宋思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