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植物:“荼”是哪种苦菜
发布时间:2025-04-20 19:47 浏览量:28
“荼”在《诗经》里出现了多次,在不同诗歌里所指有所不同。《康熙字典》归纳为五说:《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和《大雅·绵》“周原膴膴,菫荼如饴”之“荼”是指苦菜;《豳风·七月》“採荼薪樗”和《豳风·鸱鸮》“予所捋荼”之“荼”是指萑苕,也即芦苇花穗;《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荼”是指茅秀,也即白茅花穗,“言美女顏貌如茅荼之柔也”;《大雅·桑柔》“民之贪乱,宁为荼毒”是指“苦草”,借指毒害。
此外,还有《周颂·良耜》“其镈斯赵,以薅荼蓼”和“荼蓼朽止,黍稷茂止”之“荼”,是代指杂草。崔豹《古今注》“荼,蓼也。紫色者,荼也;青色者,蓼也。其味辛且苦,食明目。或谓紫叶者为香荼,青者为青荼,亦谓紫色者为紫蓼,青色者为青蓼。其长大不苦者为高(马)蓼。”
现代的《诗经》译释都将《谷风》“谁谓荼苦”和《绵》“菫荼如饴”之“荼”解释为苦菜。
苦菜是个统称和俗称,不是正式种名。各地俗称苦菜的植物很多,苦荬菜、中华苦荬菜(山苦菜)、抱茎小苦荬(羽裂假还阳参,秋苦荬)普遍称为苦菜,有些地方还将苦荬菜属的剪刀股,莴苣属的长叶莴苣、种植的齿缘苦荬菜,苦苣菜属的苦苣菜、苣荬菜(曲曲芽,曲麻菜)、短裂苦苣菜,野莴苣属的野莴苣等也称作苦菜。苦菜作为一种俗称,在地方的植物志书中所指也有所不同,多有交叉而名者。那么,《诗经》里的苦菜(荼)是指哪一种呢?
《中药大辞典》说本草书中的苦菜是苦苣菜,释名说苦苣菜就是《诗经》里的荼、芑。
但陆玑释《小雅·采芑》“薄言采芑”之“芑”说“芑菜似苦菜也”。可见,“荼”和“芑”不是一种植物。
我们还是从古人的解释中找答案。
《尔雅·释草》:“荼,苦菜。”郭璞《注》:“《诗》曰:谁谓荼苦。苦菜可食。”《毛传》“荼,苦菜也。”
陆玑《毛诗疏》释《邶风·谷风》“谁谓荼苦”:“荼,苦菜。生山田及泽中,得霜甜脆而美,所谓‘堇荼如饴’。《内则》云:“濡豚包苦。用苦菜是也。”
《颜氏家训》:“《易统通卦验玄图》曰:‘苦菜生于寒秋,更冬历春,得夏乃成。’今中原苦菜则如此也。一名游冬,叶似苦苣而细,摘断有白汁,花黄似菊。”
《毛诗陆疏广要》“《蜀本图经》云:春花夏实,至秋复生,花而不实,经冬不彫。”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苦菜):“铺地生叶,数十为簇,开黄花甚小,花罢为絮,所谓荼也。根细有须,味极苦,北地野菜者先茁者,亦采食之,至苣买生而此菜不复入筠篮矣。”
从以上古人的解释可知,“荼”即苦菜,味苦;山地平地湿地都有生长;二年或多年生,基生叶莲座状,叶似苦苣菜而窄小。苗见春秋两季。秋后生苗,经霜后甜脆而美;越年春天较别的野菜早发。
符合上述特征的,只能是抱茎小苦荬。抱茎小苦荬俗称苦碟子,秋苦荬菜、盘尔草等,《中国植物志》电子版和《中国植物图像库》更名为尖裂假还阳参,菊科假还阳参属。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上部有分枝。基生叶多数,铺散成莲座状,花期宿存。头状花序小型,舌状花黄色。
抱茎小苦荬山东俗称秋苦荬菜、秋苦菜或苦碟子,是过去农村最常食用的野菜之一。家乡人通常用作豆沫菜,味带苦甘。现常作野味蘸酱生食,口感爽脆,苦中带有清香。幼苗可药用,《中药大辞典》名苦碟子,具镇痛、镇痉、抗炎作用。
- 上一篇:天津建筑“整活”
- 下一篇:外国留学生以花香换诗句!海淀紫竹院举办三虎桥书香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