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离别诗的巅峰之作:《送元二使安西》
发布时间:2025-04-13 10:55 浏览量:7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导航】
唐朝的渭城就是秦朝的咸阳古都,距离长安有四五十里。王维重情,送别友人,由长安到渭城,居然一路相伴几十里。而友人元二奉命出使的地方,更是西北数千公里外的安西都护府。——这一去,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矣!
渭城古道,
一早就被细雨滋润,
仿佛为君除去轻尘;
客舍外,
一排排柳树正泛着青绿的光,
好像正等着送行人前去攀折。
朋友啊,
送君千里,
你我终须一别。
请再饮一杯吧——
阳关之外,
恐怕再无故人,
与君同饮!
——此诗一出,将唐朝离别诗送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谱曲后,更是风靡全国,成为经久传唱的千古名曲《阳关三叠》。宋人刘辰翁赞曰:“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矣。”
短短四句,不过28字,为何能赢得如此赞誉?
依笔者看来,这首绝句,倘若用一个词概括,那便是“真情”。
好友相别,难分难舍,彼此心照不宣。可是,倘若一味宣扬凄楚忧愁,则朋友怎能忍心离去?
其实,王维也不想分别。否则不会一路几十里相送。只是一直这样也不行啊,毕竟每个人都有事务在身。
送别的早晨,正好下了一场小雨。本可渲染凄风苦雨,离愁别恨,但王维却用了“浥轻尘”三个字,为细雨赋予了新的身份——为了朋友的远行,它特意将路面滋润,使其尘土不扬。古代送别,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客舍青青柳色新”,更是将缠绵悱恻之情转化成清新明朗之景。
王维无情吗?非也!恰恰是他考虑到双方都太重情,不免压抑忧伤,故尔尽力渲染一种洒脱的氛围,以免朋友太过伤心。
控制住情绪的王维,面对朋友真的要离开了,还是不禁真情流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万里之遥的安西,绝域荒漠,人地两生,加之路途迢遥,关山险阻。千种担心,万种忧虑,化为这看似平淡的两句劝酒诗。其间饱含的深情,宛如绵绵江水,滚滚而来,令人潸然。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前,那时唐玄宗重视开疆拓土。边塞也是许多人梦想建功立业的地方。不过,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人怀揣梦想甚至抛妻弃子前去,又有多少人能实现梦想而回呢?非但如此,此后那些万里戍边的将士,远赴他乡的商旅,辗转迁徙的游子……又有多少人不是在一年一年的翘首期盼中有家难回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就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触动了许许多多人柔软的心灵,成为一代代人挥之不去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