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富平木偶
发布时间:2025-04-13 09:48 浏览量:6
千年技艺焕新彩,方寸舞台传古今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列子•汤问》就记载巧匠偃师造“能倡者”令周穆王叹为观止的故事,元代时流入陕西富平,清末民初形成独特的造型和技艺艺术特色,一直以来活跃于民间。
富平木偶戏亮相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
2025年3月,富平木偶成功入选渭南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项古老技艺携着千年风韵,以非遗“新星”之姿惊艳回归,成为富平非遗传承保护的一件幸事。
木偶戏惠民演出(一)
木偶戏惠民演出(二)
富平木偶属于四大木偶之一的“杖头木偶”。偶高约3尺左右,遵循秦腔演出程式,生、旦、净、丑行当齐备,服饰装扮讲究。表演时,操作人员按照戏曲表演程式进行手部的操作,同时身姿、步调做出相应的动作,提袍、甩袖、吹胡子、瞪眼、帽翅功……与木偶的表情、神态和姿势与戏剧情境、唱腔融为一体,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现存《下河东》《金沙滩》《天台山》《东吴大报仇》《打镇台》《出棠邑》《杨莲悔路》等经典秦腔传统戏的民间故事和公案戏剧目10余部。
樊新志展示木偶技艺
“木偶戏“木偶没台词,全凭动作传情”,富平木偶传承人樊新志说。他1979年随父学艺,又赴户县、省剧团拜师,将雕刻与操控技艺练至炉火纯青。为让木偶更“活”,他改良眼部雕刻技法,让木头眼珠也能“含泪”“含笑”。
范新志在进行木偶雕刻
近年来,富平秦腔木偶团社发展为木偶演出公司,添置器具,培养新秀,复排经典,樊新志和他的团队先后参加省市大型活动,并在西安、铜川等地市巡回演出,走进校园、乡村庙会和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传承表演,这一传统戏曲表演形式在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中焕发勃勃生机。
富平木偶走进校园传承
非遗不古,历久弥新。富平木偶戏的回归,不仅是技艺的复苏,更是一场传统与当下的浪漫共生,千年未曾落幕的好戏,等你我续写新的观众席。
- 上一篇:被贬湖南的北宋顶流,用一首词写尽千年孤独!
- 下一篇:司马彦:钢笔行书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