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植物:棫朴是两种植物还是一种植物
发布时间:2025-04-11 18:25 浏览量:7
在《诗经》里,柞和棫有时候分用,有时候连用。连用者如“梵梵棫朴,薪之槱之”(《大雅·棫朴》);“柞棫拔矣,行道兑矣”(《大雅·緜》)”;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大雅·皇矣》);“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大雅·旱麓》)。柞棫有说是两种木本植物,有说是一种植物。具体是指什么植物,古今没有确解。
要辨识“棫朴”,首先要弄清棫和朴的关系。
(1)“棫”和“朴”是两种植物。几乎所有的现代工具书和《诗经》各本的注释都是这一说法。如杨任之《诗经今译今注》:“棫,丛生小木;朴,小木。”《古诗文网》:“
棫朴:棫,白桵;朴,枹木,二者均为灌木名。”
① 棫,白桵。
《尔雅·释木》:“棫,白桵。”《郭璞注》:“桵,小木,丛生有剌,实如耳珰,紫赤可啖。”。郑玄《笺》(柞棫):“柞,栎也;棫,白桵也。”《说文解字》和《毛传》也都释为“白桵也”。
白桵有两说。
一是今之蔷薇科扁核木属的蕤核。据《本草纲目》,甤核即《尔雅注》里的“棫,白桵”。
一说白桵即柞。陆玑《毛诗疏》释《大雅·绵》“柞棫拔矣”:“柞棫,《三苍》说棫即柞也。其材理全白,无赤心者为白桵。直理易破。可为犊、车轴,又可为矛、戟、铩。”
据我《诗经里的栩、柞、栎》一文中的分析,《诗经》里的“柞”,是指今之壳斗科的麻栎(统称)。
陆玑引《三苍》说棫即柞,后人在解释“棫朴”时都引用了此说,但都没有进一步解释棫就是柞还是柞类的一种,到这里似乎已经成了“死结。”近日回农村老家与几个老乡(其中一个做过木匠)的一次闲聊让我柳暗花明:
柞木(柞树)有两种,一种材质白色,木纹直,紧致而细,坚硬,但易破裂。开榫时不小心就会开裂。农村常作小推车的车边、镢、锄柄;一种材质微赤,结构稍粗,纹理不直,硬度稍差。此说与陆玑之说相符。只可惜问及二者的植株形态和叶子的区别时,他们都没有留心。猜想材理白色的柞树可能是柞树的“青年时期”,并不是一个品种。
《本草纲目·橡实》:“时珍曰:栎有二种:一种不结实者,其名曰棫,其木心赤,《诗》云“瑟彼柞棫”是也;一种结实者,其名曰栩,其实为橡。二者树小则耸枝,大则偃蹇。其叶如槠叶,而纹理皆斜勾。”与《三苍》说不同。
②朴(樸),枹木。“朴”通“樸”。“朴”和“樸”在古汉语中各有所表。据《说文解字注》,“凡棫樸,樸属字作樸。(朴)即㯷之省也。”照此说,《诗经·棫朴》之“朴”当为“樸”。
现代植物分类学中的榆科朴[pò]属植物或朴树不是此“樸”。
《毛传》:“棫,白桵也;樸,枹木也。”
现代的植物分类学中没有枹木之名。枹木或指枹树。《360百科》:“枹树。有的地区叫小橡树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互生,略呈倒卵形,边缘有粗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种子可用来提取淀粉,树皮可以制栲胶。” 所指应该是壳斗科的枹栎。苞栎有枹树之别名。
《尔雅·释木》有:“樕樸,心。”郭璞《注》:“槲樕别名。”孙炎《注》:“樸樕,一名心。”邢昺疏《尔雅注疏》:“《诗•召南》云:“林有樸樕。”此作樕樸,文虽倒,其实一也。或者传写误。”李时珍《本草纲目·槲》也说朴樕就是《尔雅》里的樕樸即槲樕,就是槲树。“时珍曰∶槲有二种∶一种丛生小者名枹,一种高者名大叶栎。”樕樸或槲樕是指槲树的灌木状,棫朴之朴或就是樕樸之樸。
近日读一篇有关鸭绿江放排的文章,里面说过去常用枹木扎木排,有说枹木是小柞树,由此可知,枹木是栎属植物无疑。以我多栎属植物的了解,扎绑木排的“枹木”应该是槲树的灌木状,因为灌木状的槲树枝条其皮非常有韧性,可作绳索。
由以上可知,棫朴之朴即枹木,枹木是指槲树的灌木状或小槲树。
(2)“棫樸”是一种植物。《尔雅·释木》“樸,枹者。”郭璞《注》“樸,枹者。樸属丛生者为枹。《诗》所谓“棫樸枹栎。”又,《尔雅·释木》“枹,遒木,魁瘣。”郭璞《注》:“谓树木丛生,根枝节目盘结磈磊。”郑玄《笺》:“白桵相樸属而生者。”《周礼·冬官考工記》“察车之道,欲其樸属而微至。”郑玄《注》:“樸属,犹附著坚固也。”
据上述古说,“棫”和“樸”是一个偏正词组。“樸”是指成丛生状根结磈磊坚固的灌木。郑玄《笺》说这种灌木是白桵。我们老家管丛生灌木状的麻栎叫“坚棵”(音)。“坚棵”由于多次薪伐形成很大且坚固的根疙瘩,我们叫它“坚棵柞(zhà)”,这应该和“白桵相樸属而生者”是一个意思。
据上,我们分析一下“棫朴”所指。
棫。①汉刘歆 《甘泉宫赋》:“豫章杂木,楩松柞棫”;汉张衡《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木则樅栝椶柟,梓棫楩枫”,都说明“棫”是一种材质较好的乔木。灌木蕤核不能与上列大木为类。②柞木是一种良好的薪柴,常栽培专供薪用。《小雅·车舝》“陟彼高冈,析其柞薪”即指此。③“薪之槱之”之“薪”,是指可以劈开为柴的粗木。如《周礼·委人》“薪蒸材木。”郑玄《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礼记·月令》“收秩薪柴。”甸师《注》“大者可析谓之薪”;《礼记·月令】“季秋草木黃落,乃伐薪为炭。”甸师《注》:“大木曰薪。”蕤核茎枝不过一、二厘米,虽可为柴,但称不上是“薪”。
所以,“棫”应以陆玑引《三苍》说为是。
棫樸。《毛传》说“棫樸”是两种植物,即白桵和枹,或指柞和槲树。现在无论文字工具书还是《诗经》释译都从此说。郭璞和郑玄解释为“白桵相樸属而生者”,即(茎根)附着坚固的柞树灌丛,是白桵(柞)的一种生长状态。
综上,“棫樸”应该一毛说为是,即棫是白桵,也即柞的灌木状或小柞树;樸是枹木,即槲树的灌木状或小槲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