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灵犀一点通的咏叹

发布时间:2025-04-11 07:39  浏览量:6

泉城柳

文/桑恒昌

谁言春风无颜色

它将李白的

三千丈白发

濡染成飘逸的金柳

千年灵犀一点通的咏叹

一一拜读桑恒昌新诗绝句《泉城柳》联想

王传华

《泉城柳》,是一首穿越时空的千年灵犀一点通的咏叹调。

短短四句,诗人天性使然地借用了两个古诗典故,可谓用心良苦,著诗高道,妙想奇思,非同凡响。

一是,“谁言春风无颜色”。

春风本无色,用“绿”来形容。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描绘了江南春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据说 “绿”字的选用,经过反复推敲最后选用的,极为巧妙,不仅描绘出春风吹拂下江南大地一片新绿的美好景象,同时赋予了春风动人的情感和鲜活的生命张力。流水有情空蘸影,春风无色最销魂。春风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自然现象,但是通过诗人的润色与描绘之后,就变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之物。

春上枝头绿清风。桃红如醉,还未到万紫千红争春色的时候,所以这种颜色分外惹人怜爱,好比红颜未老,青春正好。春风无颜色,一吹绿江山。

哦!春天的绿风,自由自在地将“色、声、香、味、触、法” 六尘,染了个遍。

一一这就是诗歌巨人桑恒昌先生开头大笔一挥借典的由衷,及至于含寓的审美意义,开篇选定的精神性旨趣。

接下来,由春风的“绿”,便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第二个古诗典故:

李白的三千丈“白”发!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长诗《秋浦歌十七首》(摘句)】白发何以长达三千丈,是因为诗人太过忧愁。此句,运用夸张的想象,写离愁之深长,悲痛之沉重,表达了诗人因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无限愁思。

于是,就在这春风的”绿色”与李白的三千丈“白发”形成的强烈色差对比、心情对接、愁思对流的过程中,《泉城柳》完成了“濡染成飘逸的金柳”的命运体验和精神诉求。

一一在泉城,在诗人身边,在古今日月轮回交替的同一片蓝天下,那风摇雨润的泉水边的金柳,如同美人飘逸的发丝,而今已经梳洗打扮成夕阳中的新娘,在春风里向未来招手一一是的,多了些许怀春的绿意,少了几缕愁绪的白头。

2025年4月10日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