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大“文心铠行”团队:以甲胄复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5-04-10 14:07 浏览量:8
日前,西南科技大学“文心铠行”文化传承团队以复兴中国甲胄文化为切入点,联合成都多所高校共建的“古甲新韵”学生实践基地正式投入运营。这个由信息工程学院和文学与艺术学院等多学院联合共建的跨学科平台,通过三维建模、3D打印等数字技术,让沉睡千年的甲胄获得“新生”。
目前,该基地已培养出首批学生甲胄复原师,完成唐代明光铠、锁子甲等十余套经典甲胄的数字化复原以及成套实体。“每片甲片都是工匠精神的密码本”,团队指导刘教授表示,“学生们在0.2毫米误差标准的锤炼中,真正理解了《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智慧”。
“我们团队首创‘古今融合’制作工艺”,项目负责人杨珈颜介绍说,“在自主设计环节运用3D扫描以及三维建模技术复原唐宋甲胄形制;开模阶段结合既采用钛合金3D打印技术攻克鱼鳞甲0.2毫米精密拼接难题,又运用传统草木灰淬火工艺保持历史质感。同时,甲片制作引入了现代材料科学,以提升甲胄的防护性能。据悉,团队相关成果获得外观设计专利,复原的锁子甲在广州国防馆展出。同时,团队学生制作的甲胄实体已与四川阿坝州、甘孜州,甘肃敦煌等多地进行文旅宣传,为的是让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并了解中国甲胄。
据悉,该团队还打造了“甲胄+”多维矩阵,其中VR穿戴系统已成功接入高校汉文化周甲胄专题活动。“该系统集成了运动捕捉和力反馈技术,使用者戴上装备不仅能看到自己身穿甲胄的英姿,还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场箭矢冲击的振动。”据团队运营负责人彭佳玲透露,“未来,我们计划建立巴蜀甲胄文化研究中心,并筹备‘甲胄里的中国精神’全国高校巡展。”
“当我们在甲胄上刻下‘止戈兴仁'四个字时,仿佛在与千年前的匠人对话。”团队负责人杨珈颜道出了这群年轻传承人的心声。这支平均年龄21岁的队伍,正在用坚持和热爱守护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冰 通讯员 刘芳池)
图为团队自制甲胄部件
图为团队与四川阿坝州合作的文旅宣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