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远益清,好一幅清新淡雅《红莲图》

发布时间:2025-04-10 10:55  浏览量:7

来故宫午门参观“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进入东雁翅楼展厅,自右侧而入,进门就是《莫奈肖像》和相对的《弘历观荷抚琴图轴》,绕过去,前面不远处就是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莫奈的《睡莲》,画面中的蓝色和光影下的自然景色,向观众发出着召唤。

(法国)克劳德.莫奈 《睡莲》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我和其他观众一样,自然直奔《睡莲》而去,驻足观看之时,眼睛的余光扫到了左边的一幅立轴(由于展位的设置,向这个区域走去的时候,并不能直接看到它的真面目),影影绰绰中感到了另一份不同凡响。扭过头去看,好一幅清新淡雅,《睡莲》在它的映衬下,显得有点俗了(个人观点)。脑海中第一反应,这是恽寿平。

观众大多簇拥在《睡莲》之前,虽近在咫尺,但这幅作品前的人很少。我走近观看,这是故宫博物院藏、唐炗(“光”的古字)与恽寿平合绘的《红莲图轴》。

清代 唐炗 恽寿平 合绘《红莲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说来惭愧,对唐炗其人其事,之前并不了解。这幅作品是他为王翚40岁寿辰而作,以没骨法描绘,荷叶、莲花摇曳多姿、生动传神,敷色清新淡雅,细节精致入微。下面的荷叶好似张开双臂将莲花拥抱入怀,上方的荷叶则像一柄伞盖呵护着尚未盛开的莲花,为它遮风挡雨。恽寿平补绘下面的荇藻,虽只寥寥,但凸显灵动。全图虽无光影的映衬,但恰恰诠释了中国文人画家长久以来追求的精神内涵。

莫奈以高超的技术描绘眼前所见景观,唐炗和恽寿平则是以纯熟的技艺通过刻画荷叶、莲花传达内在的文化意蕴,更表现了对好友的赞誉。这就是中西方绘画之间的区别。

清代 唐炗 恽寿平 合绘《红莲图轴》唐炗题款 笪重光题诗

画面左上角是唐炗题款和笪重光题诗,往上够着拍,拍得不是很清晰,大概齐能看。石谷即王翚,笪重光诗“红蕖袅袅映陂塘,荷叶高擎新露凉。挂向茆堂无俗韵,一时词客画闻香。莲花写作寿君诗,好卷青筒进酒卮。为道友情真似火,更添荇叶影丝丝。”

清代 唐炗 恽寿平 合绘《红莲图轴》恽寿平题款

右上角恽寿平题款“没骨图成敌化工,药房荷盖尽含风。当时画苑徐崇嗣,今日江南唐长公。石谷先生属题,南田弟寿平。”恽寿平将唐炗与宋初徐崇嗣比肩,虽有溢美之词,但显然也发自内心。

清代 唐炗 恽寿平 合绘《红莲图轴》恽寿平、王鉴题跋

右下恽寿平又题“余与唐匹士研思写生,每论黄筌过于工丽,赵昌未脱刻画,徐熙无径辙可得,殆难取。则惟当精求没骨;酌论古今,参之造化以为损益。匹士画莲,余杂拈卉草,一本斯旨。观此图可知余两人宗尚庶几有合于先匠也,取证。石谷幸指以绳墨。寿平又识。”

这段题语,道出了恽寿平和唐炗钻研写生的过程,对五代宋初的花鸟画大家黄筌、赵昌的技法流露出不满和批评。而徐熙的技法只有文献记载,没看到真迹作为参考。于是二人参考古人文献,参以自然造化而不断探索,有所创新而来。

下面王鉴的题跋没有单独拍,不清晰,“写生家唯尚精工,见者即击节称赏,实与笔墨了不相关,匹士年翁写莲直露其性灵,清静不染尘埃,岂求形似,然天然娟秀深得花之神韵。余十年前曾一见于虎丘山房便叹服绝倒。今写此为石谷兄寿,戊子嘉平携至染香庵,正值雪凝风劲,开卷便觉暖香盈室,寒气顿消。何物笔端,乃能潜移造化?近代如石田、白阳犹当北面,唯赵文敏庶可并驱。余几欲学米颠,无赖石谷许转赠始免此厄。王鉴识。”

“开卷便觉暖香盈室,寒气顿消”,看得出王鉴当时观赏的喜悦之情,而“近代如石田、白阳犹当北面,唯赵文敏庶可并驱,”沈周、陈淳对此都要甘拜下风,唯有赵孟頫可以并驾齐驱。这无疑是对此幅画作的极高赞誉,虽可能带有朋友之间的“吹捧”,但更加表明王鉴对唐恽二人创作的认可。“余几欲学米颠,无赖石谷许转赠始免此厄”,想学米芾将此作直接据为己有,更显示出王鉴对此作的喜爱。

清代 唐炗 恽寿平 合绘《红莲图轴》王时敏题跋

中段左侧清初四王之首的王时敏题跋“没骨写生之法起自江南徐氏祖孙,数百年后复有匹士年道兄以画莲独步海内。此图为石谷兄称祝。红衣烂熳(漫),翠盖参差,迎风如笑,含露欲滴。虽取法徐氏而高妙过之,真洞心骇目之观也。安得沾丐残毫、剩粉、片纸永为世珍。披玩之余羡妒交集。壬子残腊雪窗呵冻题,时年八十有一,娄江弟王时敏。”

此作作于1671年,涉及清初画坛四王中的三位(王时敏、王鉴、王翚)、清初六家的四位(王时敏、王鉴、王翚、恽寿平),实属难得。

清代 唐炗 恽寿平 合绘《红莲图轴》局部

近距离观赏这幅作品,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令人愉悦。

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用来形容此图非常恰当。后世张大千、于非闇工笔花卉敢说出其右吗?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