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词即世界”:两代创作者共话文学的力量与远方

发布时间:2025-04-09 19:58  浏览量:6

4月8日下午,由浙江树人学院明哲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和贺田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导师进书院”活动,在杨汛桥校区贺田图书馆四楼南沙发休读区隆重举行。本次讲座以“WORD TO WORLD——语词即世界,写作即远行”为主题,特邀著名文化学者、纪录片策划人张海龙与青年艺术家张语嫣展开跨代对话,为师生带来一场关于文学与创作的思想碰撞。本次讲座作为“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190余名师生参与。讲座现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文学与创作热情。

作为多部获奖纪录片的总撰稿人,张海龙老师从“树人”二字切入,带领听众回溯历史进程中的文化选择。他以鲁迅弃医从文,秋瑾投身革命,以及西泠印社创立、寻文化自信的故事,借此强调理解校名校址背后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张老师指出:“脚下的大地才是离我们最近的星星。”这句话对汉语言232班孙灵珠同学受益匪浅,她认为“创造不能脱离实际,要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把脚下每一寸土地,都书画成可以映照人间的悲欢故事。”张海龙老师分享了自己文学创作经历,从创办“我们读诗”平台,到分享话剧《施昕更:良渚1937》和纪录片《绽放》等创作过程。随后,他介绍了《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三本书,向我们分享了它们其中内涵的意义。最后,张老师强调写作既要扎根于我们脚下的大地,又要面向我们的未来,通过文字传递文化的力量,明确我们未来的道路。

张海龙演讲

00后青年艺术家张语嫣以“开始在结尾:边散步边写作“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在伦敦创建的“oyston”读书社群等经历,以及《谷雨之地》等跨文化阅读体验。她指出:“写作是维持母语记忆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比中英文文学作品,张语嫣探讨了在阅读各式书籍中的语言认同与身份建构的关系,并推荐了法国女导演香特尔·阿克曼和日本电影人小林聪美的作品,为师生们展示了多文化背景的阅读思路。

张语嫣演讲

在交流环节,师生们就纸媒转型、新媒体写作、跨文化表达等话题与嘉宾们展开热烈讨论。张海龙老师强调“古今贯通”的写作理念,鼓励大家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勇于创新表达形式。这场交流互动,为听众打开了写作认知的新思路,也让大家对写作的当代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讲座最后,主持人呼吁师生以阅读滋养心灵的力量,在写作中探索更广阔的世界。通过本次讲座,师生们不仅领略了两代文学创作者的智慧与风采,更激发了对阅读与写作的热爱与追求。

文字:孙曼嘉

图片:孙曼嘉

编辑:陈雨诗

指导老师:马妍妍

责编:叶怡铭

审核:曾晓江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