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下一站,彭城广场》:网络小说“校长”的全新“现实主义先锋网文” ;一座古城,三个历史时期,一群小人物的寻觅挣扎
发布时间:2025-04-09 19:03 浏览量:7
★ 百花文学奖得主 骁骑校 全新力作;
★ 小人物也可在时间的褶皱里绽放光芒,无数平凡人才是历史的真正书写者;
★ 一部凝结温情细腻与恢弘捭阖的徐州城市发展史和革命史,也是一份极具诱惑的徐州文化美食指南;
★ 列车即将到达彭城广场站。下车的乘客请提前做好准备,注意列车与站台间的空隙……
★ 在地铁上体会两个人的穿越,遇见明朝、民国和当下
彭城市中心的城下城博物馆是个神奇的地方,有人去过之后就能穿梭于古今,这里潜藏着怎样的秘密……上一战是民国和明朝,下一站在彭城广场集合,往回走看看今日的来处,在那遥远的年代里,有战争的残酷、亲人的离散、命运的纠葛。那里悲鸣四起,更远处黄沙漫漫,回到过去,他们是侦探,是信使,是凡人。用凡人的深情和毅力改写一段历史。这不是一个人、一辈人、一个时代、一个版本的穿越。一个身躯里住着两个人,每个人都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究竟谁是做局人,谁是凶手?
★ 小人物,小人间,小欲望,小美好,已经是普通人天大的福泽;
外卖员王亚军在空闲时间进行文学创作,成功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普通地铁职工王一晨建立明确的职业规划,谋到自己理想的岗位;徐良从无所事事的酒鬼到遇到心爱之人后的上进积极;李可健为了弄清穿越到民国时遇到的案件真相,经过多次努力尝试,终于探索到清晰明了的答案……风云际会处,且看平凡小人物如何在时间褶皱里镌刻自己闪亮的姓名。
★ 解压娱乐的剧本杀里,藏着的破解现实中悬案的蛛丝马迹;
现实生活中陈维运用年轻人社交常玩的剧本杀形式,试想通过每个人的推理还原民国时期案件的原委,寻找祖父的下落,这与李可健穿越后亲历的事件大幅度吻合。在巧合之下重叠的部分,唤起了两个年轻人的好奇、惊讶、慌张、兴奋,用穿越的钥匙打开当下谜团的大门。
★ 一定要去趟徐州,这份美食、旅游攻略放心存了;
罕见的地下城博物馆藏着穿梭于古今的秘密,这是一定值得打卡的地方;网红城市的美食序列:焦脆的猪油渣、招牌菜地锅老公鸡、麻汁豆角、烙馍卷馓子、地锅鸡贴饸饼……一定不要错过,三天带你暴吃20顿;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交相辉映,在建筑美、风景美、人物美的书中领略徐州的湖光山色。
★ 爱情在冥冥中自有安排,有些缘分上天注定,穿越时空还是会找到你;
当我在不同的两个时空遇到的都是你,我就相信命运了。无论前世今生,你我总归是要在一起。小炉匠在明朝时与刘娘的遗憾,在这一世里经由徐良和韩霓终得圆满。他们爱得实在辛苦也旷日持久。在其他普通人物的爱情故事中,可以看到不必为暂时分开的“这一个”忧郁神伤太久,你要相信:总会有人爱你。
★ 随书附赠三张彭城“概念地铁卡”,在祖国的不同地域,你带着卡片穿越而来
明末烽烟中的温情守护,他是善良的小炉匠,孤苦的母子是他最后的软肋,也是重生的铠甲……
谍影1948,他是机敏的交通员,寻找悬案线索、传递机密情报,见证信仰之光……
列车即将到达彭城广场站。请携带好您的记忆碎片,注意列车与站台间的时空裂缝。
是地铁通行证,也是纵横时代,跨越时空的钥匙牌。
《下一站,彭城广场》
骁骑校 著
作家出版社
新书介绍
他是潦倒孤寂的中年酒鬼,也是单骑守卫古城的孤胆英雄。
他是普普通通的地铁员工,也是书写革命传奇的红色特工。
原来每个时空的守护者,都是时光长河两岸彼此辉映的星辰。
一个无所事事的中年酒徒,穿越至明末化身无名小炉匠,在频仍的战乱中守护孤苦母子,书写人间情义绝唱;一个平平无奇的青年站务员,魂穿民国摇身为小伙计,寻找悬疑案线索、传递机密情报,亲历家国抉择、见证信仰之光。
当命运的齿轮碾碎时空壁垒,他们踏上了不同命运征途。职场沉浮,情爱纠葛,家国大义,生死相托……是再续前缘还是天人永隔,是前途无望还是志得意满,在历史长河中世人的众生相里,且有几番风云。
作者介绍
骁骑校,本名刘晔,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网络作协副主席,徐州市作协副主席。
著有《橙红年代》《国士无双》《匹夫的逆袭》《长乐里:盛世如我愿》等系列作品两千万字。
曾获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第二届上海天马文学奖,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等。
文章试读
引子一 大 水
大明天启四年,六月,彭城。
北门大街上有个铁匠铺与豆腐坊紧邻,都说“行船、打铁、磨豆腐”是人间三苦,铁匠彭武和磨豆腐的徐六既是志趣相投的好友,二人的浑家还是同乡近邻,所以自然而然地,两家成了通家之好,共用一口水井。
大雨连绵,下了七日,今日终于放晴,太阳晒了大半天犹嫌不足,门前的石板路仍是湿漉漉的。彭武的浑家抱着笸箩坐在门口,翻翻捡捡着还没被雨水完全打湿的布头,三岁的幼子赤着脚在街上玩耍,赤膊的男人们挥汗如雨,正往藤条筐里装土。
藤条筐里装满土,插上木桩固定好,再沿着大街两侧排开,半人高的筐子就成了简易防洪的堤坝。彭城往年也发大水,都是靠这个保住一家老小平安的。
忽然,州衙的快马疾驰而过,向着卫所方向去了,马蹄溅起一片片水花,引得众人侧目,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彭武问徐六,兄弟,你说大水能进城吗?
徐六望天,说,天要漏了。
徐六家的妇人身怀六甲,捧着盐豆子和麦饭从屋里出来,招呼男人们用饭,彭武家的从笸箩里拿出一枚锡做的凤钗和妯娌闲扯起来,说,恁肚里的娃娃如果是女孩,咱就定个娃娃亲。
白光划破天际,闷雷在乌云中翻滚不绝。
雨瓢泼而下,整座城池被雨雾笼罩,彭武再三检查自家房屋院墙,全是用石块垒成的,稳固非常。彭城毕竟有高大的石头城墙保护,大水进不来,据说四野乡村已经尽成泽国。
事实上,人们心中固若金汤的城墙是夯土包砖筑成的,在连日洪水冲刷浸泡下已经悄悄松动,全城竟无人知晓。
当晚,彭武睡不踏实,寻了个木盆放在床边,四更时,西南方万马奔腾,水声如雷,城墙终于倒塌。洪水灌入城内,彭武骤然惊醒,只顾得上将幼子放入木盆中,待再去救其他人时,大水已经沿着北门大街呼啸而来,白天堆积的藤筐全然抵挡不住,狂涛浊流冲垮了院墙,许多人在睡梦中被夺去了生命。
天亮了,彭城全城汪洋一片,彭家和徐家老少十四口丧命于大水,只剩徐六家的孕妇趴在树干上,以及不知随着木盆漂向何处的彭家幼子。
史书记载:河决奎山堤,由西南灌城,水深一丈三尺,官舍民庐尽没。
四年后,崇祯元年,徐六家的妇人牵着稚子回到城里。北门大街已经不见了踪迹,泥沙掩埋了一切,青天之下,旷野悠悠,除却四边青灰色的半截城池,唯余满地黄泥,连断壁残垣都已不见,徐六家的寻了块地方,化了黄钱,燃了香烛,让孩子磕了三个头。
新的豆腐坊就建在了此处。
引子二 难 民
民国三十六年,八月,彭城。
大水终于退却,与路面齐平的奎河水位降到了往日的高度。据说新沭河百余处决口,淹没苏北徐海千万亩田地,受灾民众百余万人,不少人背井离乡逃难至此。
徐宏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彭城,早先姓李,道光年间才认祖归宗改姓徐,到了徐宏昌父亲这一代,从仕途路线改成了经商,开了造纸厂和打蛋厂,彭城沦陷后所有财产化为乌有。日本投降后,徐宏昌借钱开了个小蜡烛厂养活一家老小。
厂子生产缺东少西,上头苛捐杂税不断,家中大小等米下锅,徐宏昌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深觉疲惫。今天放晴,他借着去铁货街买旧家具的由头,到处转转散散心。
先从马市街走到大同街,早先彭城的大商店都在这儿,什么天成百货、顾长兴银楼、老同昌、老凤祥、亨得利、杏花村……满街霓虹闪耀。现在都转到中正街上,正所谓风水轮流转,抗战期间那些耀武扬威的日本人、朝鲜人如今只能靠变卖家具杂物筹措回国路费。
卖旧货的地方在故黄河西岸铁货街的建国市场里,徐宏昌和“兴隆盛”的老板张云龙是老朋友,才在“兴隆盛”挑了两个黄铜镇纸、三本旧书,忽然一股异味飘来,路人无不掩鼻。
这是从河岸边沙滩泥地里飘来的臭气。早年打蛋厂抛弃的蛋壳皆堆积于此,一到夏天蚊蝇滋生,恶臭难闻。现下又聚居了大批水灾难民,用棺材板、破草席和烂布头搭建出一个叫“太平洼”的棚户区来,成千上万人在此吃喝拉撒,污物遍地,气味更加刺鼻。东风一吹,满城遭殃。
张云龙说,太平洼里卖孩子、卖女人的多的是,“金谷里”的老鸨昨天从那儿带走了七八个小大姐哩,为了一口饭,脸都不是脸了。
灾年的人和牲口没啥不一样的。徐宏昌说完,揣上东西踱步到了太平洼。
这是一片河边的洼地,每到阴雨天,遍地泥泞,人住在这里,真如猪狗一般。
世道如此,百业凋敝,物价飞涨,难民无以谋生,确实是为了一口吃的,什么都能出卖。
徐宏昌想给自己买个儿子,他生了四个女儿,眼瞅着老婆再也生不动了,只能用这种方式延续香火。买儿子是听了张云龙的话之后突如其来的想法,犹犹豫豫也不敢明着问,只好在太平洼里踩着烂泥东走西顾,边走边思量,若是有十七八岁腰圆屁股大好生养的小大姐,不要钱只图一口饭吃,也不是不能收一个。
忽然一阵琅琅书声打断了徐宏昌的思绪,贫民窟里有人读书,真真是稀罕了!他循声找过去,看到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郎捧着书本在草棚下朗读。书是正经书,国民政府教育部编纂的小学课本;人是正经人,小小年纪腰杆笔直,势如青松。
就是岁数大了些,养不熟了。
徐宏昌扼腕叹息,还是忍不住上前搭讪了两句。少年姓彭,跟随父母从沭阳逃难投亲至此,寻不到亲戚只好栖居太平洼。见他应对得体,不卑不亢,徐宏昌更感可惜,搜罗身上的零钱,将几张关金券夹在新买的旧书里送给了这姓彭的孩子。这孩子眉眼带笑,站在树下干净挺拔,徐宏昌心里一叹再叹。树上知了好似知道人心里的犹疑和烦难,象征性叫几下就偃旗息鼓,这个夏天终于要过去了。
作家出版社推荐
澳门文学丛书(第五批)出版:用文字描绘城市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外交官笔下的“一带一路”》 新书发布
聚焦反扒警察的电视剧《黄雀》热播,同名小说出版;王小枪:尽可能往人的内心深处多走一步
排版:邓 宁
编辑:祁创祎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