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植物:《诗经》里的栩、柞、栎
发布时间:2025-04-09 18:02 浏览量:11
诗经》多次提到了栩、柞、栎这些植物,现代的《诗经》译释,有的将栩、柞、栎都解释为柞栎,有的都解释为柞树,有的将栩和柞解释为柞树,将栎解释为栎树。虽然可以确定栩、柞、栎、柞栎、柞树、栎树等指都是现代的植物分类学里的壳斗科栎属植物,但植物志书里没有栩、柞、栎、柞栎、柞树、栎树等种名(有俗称和别名)。那么,《诗经》里的栩、柞、栎,对应的是现代植物志书里的那些种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栎属植物。
栎属植物全球约300种,我国有51种,14变种,多为组成森林的重要树种。栎属植物的共同特点是常绿或落叶乔木,稀灌木。叶螺旋状互生;雌雄同株。花序为下垂柔黄花序;果实为壳斗,每个壳斗包着一个坚果,壳斗外壁有鳞形、线形或钻形的小苞片。按照其生境、形态、特性等可将其分为四类:(1)麻栎类。落叶乔木,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稀倒披针形。壳斗外面的小苞片为钻形,常反曲。坚果 2年成熟。主要种类有麻栎、栓皮栎。(2)槲类。落叶乔木,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叶缘有粗大锯齿或波状裂片,壳斗外面的小苞片鳞片状或线状披针形。主要有槲树、蒙古栎、辽东栎、槲栎和锐齿槲栎、苞栎和等。(3)。或灌木,叶一般较小,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全缘或刺状锯齿,中脉呈“之”字形弯曲,叶柄短。主要有高山栎、黄背栎、刺叶高山栎等。(4)巴东类。主要是分布较广的巴东栎。北方地区多见的是麻栎类和槲类。
(一)栩和柞
古籍对栩的解释。《尔雅·释木》“栩,杼”,郭璞注:“柞树”。《尔雅义疏》进一步解释说,“栩一名杼,柞树也。”许慎《说文解字》(栩):“柔也。其实皂,一曰样(橡)。” 《小尔雅》:“柞之实谓之橡。”《玉篇》(橡):“栩实也。”
陆玑《毛诗草木疏》释“集于苞栩”:“今柞栎也。徐州谓栎为杼,或谓之为栩。其子为皂,或言皂斗。其壳为汁可以染皂。今京洛及河内多言杼斗或言橡斗,谓栎为杼,五方通语也。”
《本草纲目·橡实》:“时珍曰:栎有二种:一种不结实者,其名曰棫,其木心赤,《诗》云“瑟彼柞棫”是也;一种结实者,其名曰栩,其实为橡。二者树小则耸枝,大则偃蹇。其叶如槠叶,而纹理皆斜勾。四、五月开花如栗花,黄色。结实如荔枝核而有尖。其蒂有斗,包其半截。其仁如老莲肉,山人俭岁采以为饭,或捣浸取粉食,丰年可以肥猪。北人亦种之。其木高二、三丈,坚实而重,有斑纹点点。大者可作柱栋,小者可为薪炭。《周礼‧职方氏》‘山林宜皂物,柞、栗之属’即此也。其嫩叶可煎饮代茶。”
以上所言的杼、柔这种植物名称,现代已经很少使用;柞树,柞栎,栎,在一些地方是统称,各地具体所指也有所不同,但通过“叶如槠叶”,果实叫橡,实如荔枝核而有尖,其斗包其半截。其仁可采以为饭或捣浸取粉食,其壳为汁可以染皂等,可以断定,“栩”是指今之植物分类学中的麻栎或栓皮栎。
《说文解字注》在解释《说文》“栩”时说:“按《毛传》、《说文》皆栩、柔、样为一木。栎下但云木也,不云即栩也。”这句话我没理解明白。是说柔、样前面带“栎”字时,就是乔木状的柞树?我的家乡沂蒙山称灌木状和还没长成大树的麻栎叫“枧棵”(音),称长成大树的麻栎叫柞树。如是,那么“栩”的本意应该是指灌木状和未长成大树的麻栎(统称)。灌木状的麻栎当年生枝条细长柔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曾是乡人编筐编篓的主要材料之一,这可能就是“柔”之名称的来历;而“柞”一般是指大木, 故言“苞栩”而不言“苞柞”。
我的理解,《唐·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应是指成片丛生的小柞树;《小雅·黄鸟》“黄鸟黄鸟,无集吾栩”和《陈·东门之枌》“东门之枌,宛丘之栩”之“栩”,是指柞树。
(二)柞和栎
“柞”字在《诗经》中出现了四次,分别是《小雅·车舝》“陡彼高岗,析其柞薪”,《小雅·采菽》“维柞之枝,其叶蓬蓬”,《大雅·緜》“柞棫拔矣,行道兑矣”和《大雅·皇矣》“柞棫斯拔,松柏斯兑”;“栎”见于《秦·晨风》“山有苞栎,隰有六驳”。
以上诗句中的“柞”,今之《诗经》译注有的解释为柞栎或柞树,有的解释为栎树。
在现代的文字工具书里,“柞”作为植物,有四种近似的解释:(1)栎属植物的统称(《现代汉语词典》);或 “栎的通称。栎属的乔木或灌木(《新华字典》);(2)“山毛榉科的麻栎,亦称柞木。叶可饲柞蚕。”(《辞海》)(3)壳斗科枝桠粗壮,被黄褐色短毛,叶子倒卵形的落叶乔木,也叫柞栎。(《国语词典》);(4)“柞树,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叶子倒卵形,花单性,坚果卵形,木质坚硬,耐腐蚀。叶子可用来饲养柞蚕,木材可用来造船和做枕木等。也叫柞栎。”(《百度汉语》)
以上四种解释,第一种是统称,没有确指;第二种是指今之壳斗科栎属的麻栎(栓皮栎),第三种是指壳斗科栎属的槲树;《百度汉语》的解释令人云里雾里,从“木质坚硬,耐腐蚀。叶子可用来饲养柞蚕,木材可用来造船和做枕木等”来看,应该是指麻栎或栓皮栎,但麻栎的叶子不是倒卵形。槲树的叶子倒卵形,也能饲养柞蚕,但槲树没有柞树之称。
古代工具书的解释:《说文解字》(柞)“木也。”《说文解字注》(柞):“柞木也。《诗》有单言柞者,如‘维柞之枝’、‘析其柞薪’是也;有柞棫连言者,如《皇矣》、《旱麓》、《緜》是也。······郑《诗笺》云:‘柞、栎也’。孙炎《尔雅注》:‘栎实、橡也。’”
《康熙字典》引用了《说文》和《诗辑》的解释:“《说文》木也。《诗·小雅》‘维柞之枝,其叶蓬蓬。《诗辑》‘柞,坚韧之木。新叶将生,故叶乃落,附着甚固。’”
如上,古人说柞就是栎;栎的果实叫橡。从果实叫“橡”和“新叶将生,故叶乃落,附着甚固”等判断,指的应是麻栎(麻栎类)。
《秦·晨风》“山有苞栎,隰有六驳”之“栎”,现代的诗经译注有两种说法:一种只说木名。没有确指;一种说又名柞栎,山毛榉科,乔木。今之壳斗科的槲树和蒙古栎都有“柞栎”之别名名,麻栎也有柞栎之俗称,不知是指哪一种。
“栎”在现代的文字工具书里也有两种解释:(1)栎属植物的通称。如《辞海》:“木名。如白栎、高山栎等。木材可供建筑、器具、薪炭等用。”(2)麻栎。如《现代汉语词典》:“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黄褐色,雄花是柔荑花序,坚果球形。叶子可饲养柞蚕,木材可以做枕木、制家具,树皮含有鞣酸,可以作染料。也叫麻栎或橡,统称柞树。”
同上述“柞”的解释一样,一说是栎属植物的统称;一说是指麻栎,统称柞树。《现代汉语词典》的描述不够准确,麻栎的坚果卵形或椭圆形,不是球形;说叶子长椭圆形也不确切。
古人对“栎”的解释。
《尔雅》:“栎,其实梂”郭璞注:“有梂汇自裹。”
郭璞说“栎”的果实有壳斗裹着,这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所有栎属植物的果实都有壳斗裹着,只是壳斗(总苞)包着的多少、外壁小苞片的宽窄、长短等形状以及贴伏的程度不同。
栎字在《汉语大字典》、《辞海》、《康熙字典》等文字工具书里除了上述作为树名的解释外,还有两种引申义:
(1)栎散——不材之木。典出《庄子·人闲世》:有个名石的匠人前往齐国,到了曲辕那个地方,见到一棵被当地人视为神社的大栎树。树冠能遮蔽上千头牛,树干周长达百围,树梢和临近的山头齐高,主干八十尺高才分枝,其木材可造十余艘船。前来观赏祭拜这棵神木的人如赶集一般。但匠人石看都不看一眼,继续走自己的路。匠人的弟子看了一会儿后,追上师傅,问道:“弟子我手拿刀斧跟随师傅走南闯北,从未见过这么大而美的树木,师傅却看都不看,只顾赶路,为什么呢?” 匠人石道:“算了,说它干什么!一棵不成材的树罢了。做船会因木重沉没,做棺材很快就会腐朽,用来做器具很容易损坏,用来做屋门定会流脂而变型,做屋柱会被虫蛀蚀,是不成材的之树木。因为没什么用处才得以长寿长成大树。
《本草纲目·槲》“【释名】槲,朴樕(《尔雅》)、大叶栎(俗)、栎子。一种高者名大叶栎。树、叶俱似栗,长大粗浓,冬月凋落,三、四月开花亦如栗,八、九月结实似橡子而稍短小,其蒂亦有斗。其实僵涩味恶,荒岁人亦食之。其木理粗不及橡木,所谓樗栎之材者指此。”由此可见,不材之木是指槲树。
(2)不生火之木。《淮南子·时则训》:“十二月,其树栎。”。《高诱注》“木不生火,惟栎为然。”这种不生火之栎,应该就是《本草纲目·槲》“宗奭曰:槲亦有斗,木虽坚而不堪充材,只宜作柴,为炭不及栎木”之槲树。槲树木不生火,这一点我小时候多有体验。上世纪六十年代,麻栎和槲树是我们山里人家的重要薪柴。麻栎的根疙瘩为薪其火苗虽然不是很大,但红红的火苗足以烧水早饭,其枝叶燃烧则火力很旺,以至于平常日子不舍得烧,只有到过年才用以蒸馍煮肉,故《小雅·车舝》说“陡彼高岗,析其柞薪”。槲木则为薪火苗不兴,特别是槲树的根疙瘩,非干透劈细才能作薪柴,也只合小火慢炖,所以山里人家一般多用于冬季烤火。由此可见,“十二月,其树栎”这种不生火之木,也是指的槲树。火苗不兴的还有柿子木和老栗子木。
综合起来看:“柞”和“栎”的果实都叫“橡”;“柞”和“栎”即是单指,又都是栎属植物的统称。从古代的称呼来看,“柞”是指麻栎,不包括槲树;“栎”包括柞树和槲树;现代分类学里的栎属包括麻栎类和槲树类,古今同。所以古之“栎”应该是麻栎类和槲栎类的通称,又单指槲栎类,或为槲树;而柞或柞树作为统称,只是麻栎类的统称,或单指柞树。
《诗•秦风》云:“山有苞栎”之“栎”应该是指槲树(槲树类)。《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通志》:栎曰橡,亦曰槲,其实作梂,曰皂斗,曰橡斗。然有两种,南山多槲,北山多栎。《尔雅·释木》云:栎,其实梂。《诗·秦风》云:山有苞栎,并此也。其释木云栩,杼,与《唐风》“集于苞栩”并是柞木,而陆玑误谓是此耳。······槲之实似栎而小,不可食。”
顺便说一下,在现代的植物分类学里,并没有正名为“柞栎”的种名。《中国植物志》里,别称柞栎的是槲树和蒙古栎。再是,现代的文字工具书大都说“栩”即柞木,不严谨。现代植物志书里的“柞木”是指大风子科柞木属的一种常绿灌木或乔木,并不是壳斗科栎属的柞类。“柞木”是一些地方对麻栎类树木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