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带头“玩”?武汉这所小学暗藏国宝级神秘工艺!
发布时间:2025-04-09 17:52 浏览量:27
景泰蓝,又名“掐丝珐琅”,
它以铜为胎,金丝作骨,彩釉为魂,
历经掐丝、点蓝、烧制、打磨等
30多道繁复工序,
成就流光溢彩的国粹瑰宝。
曾经的宫廷顶流,
如今,
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景湾小学的
社团教室里,
正被一群“10后匠人”玩出新花样!
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景湾小学,每周四下午的景泰蓝(掐丝珐琅)社团课,是孩子们最期待的“非遗狂欢”,截至目前,学校将该项目纳入校本课程已经4年。
⊙景泰蓝作品
学校创新打造“分年段”教学模式:低年级萌新跟着高年级“小导师”学掐丝,学长学姐化身“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点蓝、封胶。从一年级的纹样临摹,到六年级的主题创作,课程分阶递进——书签、杯垫、花瓶、戏剧形象……
景泰蓝社团负责老师谢东文直言:“传统技艺与童真创意碰撞,让非遗真正成为触手可及的艺术体验!”
⊙“小导师”带领萌新解锁掐丝珐琅技能
⊙社团课掠影
四年时光,同学们用指尖“绣”出非遗新画卷:
《蝴蝶胸针》:金丝勾勒蝶翼,釉彩晕染春色,戴在身上就是行走的艺术品;
⊙学生作品《蝴蝶胸针》
《连年有余》:镜面缀满莲花锦鲤,吉祥纹样藏着千年文化密码;
⊙学生作品 镜子《连年有余》
《枇杷梢头》:掐丝灵动如枝蔓,诗意与工艺完美交融……
⊙学生作品《枇杷梢头》
社团教室化身“非遗展厅”,几百件作品琳琅满目,既有书签、杯垫、首饰、笔筒等兼具实用与美观的物品,又有“福如东海”“事事如意”等饱含美好寓意的佳作。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告白。
⊙杯垫系列作品
⊙非遗展厅作品
非遗传承,从来不是孩子的“独角戏”。校长带头学掐丝,老师组团研珐琅,就连校本教材《校园景泰蓝》都是师生共创!负责社团的谢东文、李娜、钟美贞三位老师将晦涩工艺拆解成“小学生友好版”,搭配趣味纹样故事,让600年的技艺“轻量化”传承。
⊙校长与教师体验学习
⊙教师景泰蓝作品《龙凤呈祥》
⊙教师景泰蓝作品《连年有余》
⊙景泰蓝社团校本教材
更有趣的是,今年3月,河北省百名教师组团来校“取经”,体验后直呼:“原来非遗可以这么潮!”
⊙河北省国培教师团队体验制作过程
东西湖区柏景湾小学的“景泰蓝非遗展览馆”正在筹建!未来,这里将通过历史脉络展示、工艺互动体验、师生作品动态展览等形式,全面呈现景泰蓝600年的艺术魅力,让传统文化在校园可见可感。
史文婷校长说:“我们要让每个孩子知道,传统文化不只是课本里的符号,也可以是握在手中的骄傲。”
在这里,
每一根金丝都是古今对话的桥梁,
每一抹釉彩都在呐喊:
非遗永不褪色,少年正当潮!
(↑↑↑点击下载)
策划/文案:李灏
通讯员:谢东文
美编:李灏 何丹
责编:吴雪菲 凌静
编审: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