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 | “ 三三见久·当代书法九人展”(第九回 山东)

发布时间:2025-04-09 15:04  浏览量:47

导读,及其他

文/赵雪松

『三三见久』四川、湖南、山东三省书家九人联展举办至今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今年是第九回展。早就知道『三三见久』这个同仁书法展,近年来一直在四川、湖南、山东、广东、云南等地游弋巡展,但并不闻其详。只是感觉这个展览的名字起得非常棒,从三生万物的吉祥,到寄缘长久的吉祥,不俗又美好,平易而深情。古人十分重视对事物的命名,《论语》里就说『名正言顺』,何止关乎理,亦关乎情。对这样一场寄寓着深情厚谊的书法展莅临滨州,当然要表示衷心的祝愿、祝贺!

然而在当下,谈论书法却变得异常艰难,棘手,甚至尴尬。因为书法的内部、外部均撕裂严重。理念、创作、欣赏之间的关系变得狰狞可憎,纷乱难测。谈论书法不再是一件发乎心灵的美好的事情,书法变成了创作者自己的对手、甚至异化为自己的『敌人』。一谈到它,我们的心就紧张起来,『端庄』起来,就要站队选择,如临大敌。中国书法真的一脚踏入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过,面对这种从人的文化心灵中『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审美和谐』的逐渐远离,我有一种朦胧的不确定的感知,我感到自浪漫主义之后,人类最美好的艺术时代已经结束了,无论音乐、绘画、建筑、雕塑、文学……。当然,这种美好我指的是人、自然、情感、心灵之间的『和谐共生』。当人变得恍惚、空洞、物化而不再确定,其他一切都彻底改变了。生活在十九世纪后期的奥地利哲学家魏宁格,在责备这种人沉沦之后的时代时曾写道:『……一个艺术满足于乱涂乱抹、到野兽的运动那里寻求灵感的时代,一个历史、生活和科学只是政治经济和技术性指导的时代,一个没有创造却对创造有着最愚蠢瘾头的时代……』。而中国书法也终究难逃这种改变,只是晚了至少二百年。

书法至此,也迫使我们选择或建立迥异于以往的书法观,因为选择即存在。书法到了不拥有一种特定观念就不能言说的境地,我也不能获得免释。但在我的意念或认知中,我坚持认为,书法固有可以言说的部分和不能言说的部分。可以言说的部分我们称之为书法的知识系统(或曰书学),不能言说的部分则称之为书法的『诗性存在』。我甚至坚持认为,可以言说的部分应在『历史的主轴』上展开,讨论、探究或颠覆,因为它的边界是相对的。而不能言说的部分,则应在『非历史想象』中获得再次确立,对于书法来讲,它葆有神秘的不可动摇的绝对价值。

本次展览的书家,多是中国书坛上的中坚、骨干书家,有的乃至是书坛翘楚,其书法艺术的影响力遍布全国,甚至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书风。书家们的创作风格各异,艺术上的探索方向和深度也多有不同,但均在『历史的主轴』上展开其笔墨叙事。他们的艺术实践,是四十余年来当代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缩影,一种刻画。其所展出作品中,有他们在书法深处辗转腾挪的身形,有他们的呼吸,有他们反观自身后的进退安排,亦有其对书法新的畅想和新的自我期许。总之,他们在『动』。谈论他们的书法我感到亲切,对于书法,我们是『同时代人』,有的还是多年老友,我不必选择一种特别的立场,而让自己变得战战兢兢。

自『创作意识』诞生,人类的所有艺术创造变得不同,因为要『修辞立其诚』,要『技近乎道』。体现在草书上我们可以看到,怀素、张旭们的书写,是诚恳的、近乎『本能』的。到黄庭坚的书写,则变为了一种对『美』的有意识的安排和料理。胡紫桂的草书当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就源于这种诚恳、不安排。在他的草书书写中,有一种近于浑浊与混茫之间的不驯服的『强劲』,一种本能的冲动感,正是这种拥有个人生命『症候』的东西打动了我。本次展览第一次看到其楷书,我惊讶不小。至此人生阶段,雄气盎然的胡先生要梳理『野性』,雅正内心,回望自己的书法之路,也许适逢其时。不过,端详其楷写,我依然能感到那种拙厚的『强劲』弥漫其间。冷柏青是一位深具现代意识、讲求创作效果的书法家。他对书法的表现形式十分敏感,结字线条多夸张、变形,企图挖掘、融汇书法的所有表现潜能,拓展书法的审美空间,我们可以称之为表现主义书法家。多年来,冷柏青创作的方向感和探索努力,令书坛和读者印象深刻。我与书家本人交际稀少,但我从其狂野、夸张,乃至有些乖戾的笔墨表达中,读出了一颗文雅之心。毕竟,生命的底色藏不住。在这次他展出的作品中,从外求而转向内修的迹象明显,敏感的读者诸君自会感受得到。刘新德的书法我早就熟悉,他成名早,书法风格形成得也早,且十分稳定。刘新德是山东人,客蜀地数十年,他的笔墨里有满满的儒雅和蜀人的慧真。碑帖融合,友古人也友今人。他的书法是向内求的书法,多年来外形变化不大,但内在质量坚挺,且不断得到微妙的丰富和强化,需细细品味与体察。崔向君以行书行走并著称书坛,他不追求开张和宽博,也不刻意于新奇变化,而是在一脉清晰的思路中融入个人情绪的委婉,有着在古意中向现代表达的敞开,只是这敞开的动作有些羞涩、缓慢和不经意。他保持住了这样的尺度和状态,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上的自觉?!书家伍剑也来自湖南,他似乎是一位全能选手,诸体皆能,才华全面,正有一种博采众家,贯罗古今的上升之气在云集。湖南人胆气豪迈,尊崇文化教育,近现代以来更是卓越人物辈出。伍剑书法劲头十足,显然也接续着前辈湖湘文化的英豪之气。以篆隶见长的郭强先生在参展书家中年岁最长,他本是篆刻名家,于是把篆刻的意趣风神自然而然地延伸至书法。其书线条冷峻,骨力深刻,结字活泼有趣。取法不全求正典,却别得滋味。

每一位有追求的书家,最终会创造自己的风格。追求风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着力强化自我气质里某种书写特点,固而圆润之。二是在理念的导引下,在不断书写、靠近中自然生成。风格也有两个层面,一是具体笔墨形式的,二是精神感觉的。它们之间联系密切,但呈现的差异性也客观存在。这里要说的是,书写的辨识度不能完全等同于风格,辨识度的形成应与书法本体内部的质量相协调,才有可能真正形成风格,而风格的最高精神指向则应是『人书互证』。来自山东的两位书法名家燕守谷和赵长刚,均拥有风格独特、搭眼便令人难忘的笔墨。不过他们追求、形成个人风格的路径很不相同。燕守谷书法豪爽洒脱,淋漓痛快,有一泄心声,不事雕琢,乃至不管不顾的鲁西南汉子的勇猛。个人性情与书写方式有着某种天然的契合性。燕老师本是有名的篆刻家,从篆刻中引伸出来的审美经验很好地加持了他的书法创作,使他的书法在看似不经意的挥洒中,不失质朴、拙朴和骨力的凝练。而赵长刚的书法风格之路则迥然不同,他是在继承前人中逐渐靠近、完成自己的风格塑造的。颜真卿楷书风格的自足性,坚固保守水火难进,为书法人所共知。而赵长刚偏偏选择了继承颜书以发展自己风格的艰险之路。在他的笔下,颜书焕发出了另一种审美,一种圆润、活泼、疏朗、文质彬彬的『可爱』的审美,而不是原有的那种端正庄严,正襟危坐的方向。不过,对于颜书与赵书,也许我说的完全不正确,不是颜书启发了赵书,而是赵书采撷了颜书。书家创造、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不会是单纯的、单向的,而是有着丰富、宽广的审美感受和认知关照的。

书法离不开诗,诗是书法的核心。诗是汉语的最高结晶,是汉语的钻石。诗照亮书法,照亮书法中的文明。如果没有诗的照耀,书法只是书写物质的运动。但书法中的诗却难以言说、言明。我们的一次次书写,都是在向她发起的幻想、想象和『天才之为责任』的唤起。山东另一位作者于明诠算是老资格的『文青』,年过六旬依然酷爱文学、痴迷新诗创作,主张『像写诗一样地写字』。对书法本体的创造性拓展与对古老诗性的坚守、涵养,构成了他书法的一体两面。在他的书法里,我似乎感受到了那些天真之诗和经验之诗,像两片叶子在大自然中的呼吸与舞蹈,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虚空在他如命运般变化多端、难以揣测的一根线条上所言说的江河山川、生老病死。这或许就是前人所说的『书中有诗』吧。

『三三见久』巡回展的作品,是中国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缩影,也是九位书家给小城滨州带来的一次书法文化盛宴。面对古老沧桑的中国书法,对我们这些历练数十年已不再年轻的书家来说,唯有以真诚面对自己的书写,唯有真诚二字可与书法共勉、致敬。

二〇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濯耳堂

主办单位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中共滨州市委宣传部

滨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

滨州市书法家协会

山东航空学院艺术学院

滨州市吴式芬金石文化研究会

滨州市工人文化宫

开幕时间

2025年4月12日上午9:30

展览地点

滨州市工人文化宫美术馆

崔 向君

别署汉庐,1963年7月出生,祖籍湖南宁乡。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硕士研究生班毕业。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书委员会主任。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2002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全国“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

180cm×32cm×2

胡 紫桂

自号古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院湖南校友会会长,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中国标准草书社社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获首届中国书法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首届全国书法小作品大赛金奖等;策划、主编书法美术类图书数百余种,曾获中国出版最高奖——第四届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

248cm×124cm

伍 剑

字云渐,男,湖南湘潭人。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齐白石纪念馆(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书法家、湖南省文艺专家库成员,湘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作品连续荣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奖”、全国首届大字二等奖、第十三、十四届“群星奖”创作奖、第二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创作奖,第二届、第六届、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连续入展全国第八、九、十一、十二、十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五届楹联书法展览、第四届正书大展、首届行书大展等50余项全国展和单项展。先后参与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7个国家学术主题创作课题项目,包括“现状与理想”中国当前骨干书家学术批评展、“源流时代”中国当代骨干书家“二王”系列研究展、“盛世中国”建国7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中国力量”全国扶贫书法大展、“美丽中国”全国主题创作系列展、“承续”新中国新发现书法主题大展等7个重要展览。先后出版发行《行迹》《谷朗碑文化艺术探微》《“借古鉴今”伍剑书法作品集》《伍剑书法作品选》等多部专著和作品集。

180cm×38cm×2

郭 强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

西泠印社理事。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四川省诗书画院艺术委员、学术委员。

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138cm×69cm

刘 新德

1964年5月生于山东淄川。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行书委员会主任,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80cm×32cm×2

冷 柏青

1970年出生于湖南祁东,祖藉道县。现为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正高二级岗专家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政府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著有《四川东汉崖墓题记研究》《四川汉代砖文研究》《巴蜀汉代刻石》《巴蜀书画传承与创新工程——冷柏青》《全国七十年代代表书家精选——冷柏青》等。

68cm×69cm

赵 长刚

1958年生于山东淄川

斋号莲花书屋、静笃斋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山东书法院院长

淄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

淄博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淄博书画院名誉院长

曾任全国中青展评审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

并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大展评委

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作品获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一等奖、全国第六届书法作品展“全国奖”、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银奖等奖项;入选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作品展、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法国巴黎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

燕 守谷

1959年出生,号大明湖客,东圃翁,清溪散人,别署溪村精舍。临沂平邑县人,现为东山书院院长。199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王镛书法工作室。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并获奖,2005年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2006年移居济南。2011年起以文化的传承与文脉的延续为己任,恢复重建元代东山书院于蒙山,旨在创造一个纯粹的艺术交流空间,从此开始山居,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觉察当下,逍遥自主,潜心创作。

于 明诠

1963年生,山东乐陵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系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沧浪书社社员。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并获奖;发表书论、诗文多篇;出版《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单衣试酒》(诗集)《闭上眼睛看》《书在哪,法是个啥》《是与不是之间》《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自以为是》《常有梦斋初集》《中国书法全集·黄宾虹林散之陶博吾卷》《书法篆刻教程》《楷书教程》《墨写新文学·于明诠书法集》《中国陶瓷印·于明诠》等论著、作品集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