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随缘,如月圆缺;真情若水,深浅自现;天命有常,顺逆皆章

发布时间:2025-04-08 16:27  浏览量:8

江河奔流,泥沙俱下;日月轮转,盈亏有时;草木荣枯,春秋有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观星移斗转,察草木荣枯,见潮汐涨落,方悟人世浮沉,皆如流水行云,非人力可强挽。今以半生阅历,说与诸君:岁月之刀,削人容颜而增其智;时光之河,涤尽浮华而存其真。且看那春花开谢,秋月圆缺,何曾因人意改弦?唯有从容渡舟,方得彼岸自在。

昔者范蠡泛舟五湖,张良托身云外,皆因识得“功成身退”之机。陶朱公三散家财,终成巨富;留侯弃万户侯,反得善终。此非天命乎?实乃知进退、明得失之智也!

今人常叹“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此言不虚。东坡谪居黄州,方得“一蓑烟雨任平生”之豁达;渊明归隐南山,始悟“采菊东篱下”之悠然。强求者,如夸父逐日,力竭而亡;强留者,若精卫填海,徒劳无益。

握沙愈紧,流失愈疾;摊掌向风,反留真金。

管鲍之交,分金不疑;伯牙绝弦,只为子期。古人云:“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情之深浅,岂在朝暮?文君当垆,相如涤器,贫贱不移其志;徽之访戴,兴尽而返,率性不违本心。

今世之人,多惑于酒肉欢场,错付真心。然则时移世易,方见肝胆:吕蒙困顿,鲁肃赠米;范张鸡黍,生死不负。真交若陈年佳酿,愈久愈醇;虚情似镜花水月,触手成空。

筛去浮沫,方见茶香;历尽霜雪,乃知松劲。

太史公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昔韩信受胯下之辱,终成兵仙;周勃狱中待罪,后安汉室。命途多舛者,未必无后福;少年得志者,常失于晚节。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谢安闻捷而弈棋如故,皆因参透“命里有时终须有”之理。王勃作《滕王阁序》,言“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岂虚言哉?

春耕夏耘,自有秋实;强求速成,反类揠苗。

白乐天晚年诗云:“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王右军兰亭修禊,叹“死生亦大矣”,然其笔墨风流,千载犹存。通透者,非冷漠避世,乃知命后之慈悲。

昔郭子仪七子八婿,满床笏板,终散于尘烟;石崇金谷园中,珊瑚碎地,徒留笑谈。此皆印证:繁华过眼,惟心安可守;恩怨随风,唯慈悲长存。

老树观云,枯荷听雨,方是人间至味。

半生已过,方知“通透”二字,非看破红尘之寂寥,乃尝遍百味后之圆融。昔者屈子投江,贾生悲鵩,皆因执念太深;今吾辈当学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之豁达,效欧阳修“棋罢不知人换世”之从容。

诸君且记:

春花落尽,夏荷自擎;

秋月缺时,冬雪可烹。

命里一尺,不羡一丈;

但行前路,无愧苍穹!

剖陈得失,观者若有所悟,可效范文正公“先忧后乐”之怀,亦可追摩诘居士“行到水穷”之趣。通透之道,不在避世,而在入世修心——此五十知天命者,最宜共勉。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