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来啦!
发布时间:2025-04-07 13:33 浏览量:7
一城园墅遮风雨,四季莼鲈慰齿颊
满巷书香养性灵,君到姑苏醉晚晴
吴地,自古以来便是古代文人雅士理想栖居地的范本。范成大辞官隐居苏州石湖,作《吴郡志》记载苏州“水泽沃衍,有海陆之饶”,道尽江南物产丰饶的养老优势;唐寅晚年褪去功名袍,独隐姑苏桃花坞,一句“世间乐土是吴中”勾勒出乐居安养的理想图景;范仲淹更是多次咏叹苏州物产丰饶、文化深厚,“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姑苏台下水如蓝,天赐仙乡奉旨甘”……这是一座富饶之城、一座秀丽之城、一座风雅之城。
今日姑苏,仍氤氲着“山水养性灵,文脉润心魂”的安养气象。吴文化博物馆匠心独运,开展“银龄为学通古今,吴脉晚晴续芳华”课程项目,为55周岁以上长者铺就雅学之路。晚晴学堂专注小班教学,以公益价格,为长者们带来文物环绕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在这里,参与者可以与古人为友,鉴赏吴地文物瑰宝,在书画间畅游山水;可以在夕阳长桥下穿越古今,携友同游,漫步宝带桥……这不是寻常的老年大学,而是一场让千年文脉浸润晚晴人生的风雅之约。
课
程
安
排
课程时间:春季学期4月16日开班,每学期包含6门课程;频次为每周一次。
招生人数:面向55周岁以上人群,本期招募20位学员。
小程序报名,报名成功后请等待工作人员联系相关事宜。
日期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4月16日
宝带串月忆吴中——乐游“苏州第一桥”
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中国的桥文化,并通过实地探访走近宝带桥,在体验中深度了解苏州大运河文化
4月23日
吴地文化一万年
在实景式课程中了解和学习吴地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勃兴
4月30日
与古为友,山水清辉——吴门书画鉴赏与临摹
鉴赏学习明四家绘画,聚焦沈周笔墨特点,学习临摹技法,完成山水卷轴绘制
5月7日
悠悠草木知江南
以“实景游览+手作体验”结合的形式,走进澹台湖公园,感知自然草木,并学习制作一份独具江南特色的草木标本
5月14日
瓷之色:追寻中国古代瓷器的釉色之美
认识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并了解五大色彩体系,并通过手作体验进一步感受瓷器釉色所呈现的独特美感
5月21日
案头清韵:文物里的清供美学与拼贴创作
深度学习了解馆藏瓷器、青铜器以及文玩的历史,了解古代清供文化,并制作一幅独具特色的“清供图”
精彩课程抢先看↓
●《宝带串月忆吴中——乐游“苏州第一桥”》
桥,是镌刻在华夏山河上的文明记忆。《说文解字》训“桥”为“水梁”,而中国人的智慧早已超越物理架构。它是《诗经》“造舟为梁”的礼乐印记,是张择端笔下汴河虹桥的市井烟火;是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诗意坐标,更是文人画中“一桥分山色”的留白哲学,是园林深处“曲桥通幽”的空间智慧。
姑苏宝带桥,这座横卧澹台湖的千年长虹,以53孔连拱叩响运河文明的晨钟。本课程将以这座“中国古代最长连拱桥”为经纬,结合“课堂学习+实地考察”,带领参与者走出博物馆,来到宝带桥,穿行中国桥文化的浩瀚长卷。
●《吴地文化一万年》
循时光经纬,叩文明心扉。无论是旧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还是明清坊巷的瓷色流光,每一件展柜中的遗珍皆是时光的信使,引领着人们重返历史长河。从吴中长桥出土的战国古琴到苏州新区战国墓里埋葬的楚国青铜器,从苏州名字的由来,再到宋代平江图上的古城格局,吴地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可供言说的故事。
本课程将以千年为尺,执文物为钥,带领参与者走进吴博展厅,在实景式课程中感受吴地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勃兴。
●《与古为友,山水清辉》——吴门书画鉴赏与临摹
苏轼曾以“吴中山水要清诗”道尽江南风骨与文脉深意。明清时期,吴中经济繁荣,文人骚客雅集时尚,风流渐兴。以沈周为首的明四家开创了吴门画派的全盛时期,以诗心入画境,将书卷气韵化入笔墨肌理,在山水经营中构筑起士大夫的精神桃源,在画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和划时代的意义。
本课程以明四家绘画鉴赏学习为主,溯吴门画派源流,剖其承传脉络,同时聚焦沈周笔墨特点,学习临摹的技法,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山水卷轴。
●《悠悠草木知江南》
访澹台风韵,知草木江南。艾草、凌霄、紫苏、蓼蓝、芭蕉……江南是众多草木的故乡。走进自然,在草木间寻找江南千年古韵,在叶落花开间,与历史同频呼吸。执一叶为舟,漫溯澹台烟水,一场文化记忆的复苏之旅徐徐展开。
这门课程将带领参与者走进澹台湖公园,在与自然的交互感知中,开启一场放松身心的艺术疗愈,并结合课堂学习,制作独具江南特色的草木标本。
● 瓷之色:追寻中国古代瓷器的釉色之美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凝聚着土的朴实、水的温润和火的淳厚,再加上不同颜色的釉衣,足足令世人痴迷与沉醉数千年。颜色不仅在我们视觉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样也是瓷器装饰的主要手法之一。其表面釉色或白如鹅羽、或青如苍壁,每一种颜色都是对美的极致追求。
本课程将从馆藏文物“秘色瓷金扣碗”出发,认识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并了解五大色彩体系,最后在动手环节中进一步感受瓷器釉色所呈现的独特美感。
●《案头清韵:文物里的清供美学与拼贴创作》
“清供”又称清玩,其发源于佛像前之插花,最早为香花蔬果,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玩雅品。宋朝以来,“清供”内涵十分丰富,不仅表达了文人墨客的思想情感,还杂糅了文物鉴赏、插花、装饰等艺术。
本课程将采取课程讲解与手作体验的形式,带领参与者学习了解馆藏瓷器、青铜器以及文玩的历史,欣赏与感受古代清供图的表达方式,并结合拼贴堆塑工艺,制作一幅独具特色的“清供图”。
【咨询电话】
0512-65285593
联系人:余老师
莫道桑榆晚,吴韵正当时
这里无关年华几许,唯有对美的悠然向往
这里不问春秋几何,只谈银龄相知的暖意
老苏州的故事
始终是值得被珍藏的“江南独家记忆”
半城风物皆文脉,一馆春秋养晚晴
加入晚晴学堂,共赴一场穿越千年的吴地雅集
银龄为学通古今,吴脉晚晴续芳华。吴文化博物馆积极回应社会文化养老需求,以吴文化为载体,开发适老化教育服务,以指尖的温度对话历史,用步履的丈量唤醒记忆。“晚晴学堂”将以文化为舟,载长者们驶向第二个璀璨年华,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增添新的活力。我们诚邀有合作意向的街道社区、老年大学、养老之家等机构或组织的加入,一起共享成果,相互促进。如有意,可咨询:0512-65285593。
注意事项
1. 活动报名成功后,缺勤多于3次者,不接受后续活动报名。
2. 本馆目前已取消参观预约,进馆无需预约,课程参与者进馆后请至一楼服务台签到。
3. 报名缴费成功后请妥善安排时间,如因个人原因缺席课程,学费不退。
4. 户外课程将视天气情况灵活调整授课时间。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打开小程序了解热门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