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最早的一首诗
发布时间:2025-04-07 13:10 浏览量:10
1910年秋,毛泽东挣脱了父亲的束缚,走进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
毛泽东的父亲是不同意毛泽东继续读书求学的,他认为毛泽东已经能读会写,会算账,会打官司,就可以了,不用再上学了。毛泽东用尽一切办法,请了很多人,终于说服了父亲,同意他继续读书。
在临行前,毛泽东抄写了一首诗,留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本里。这首诗是: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首诗是一个日本人写的,并非毛泽东原创。
毛泽东只不过是将其中的有些字词改了一下,用来表明自己读书求学的强烈愿望。
因此,这不是毛泽东写的第一首诗。
但是,很快毛泽东在东山高等小学堂完成了他真正自己原创的一首诗。名为咏蛙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多声?
这首诗看起来诗味不是那么足,意境也不高远,但这首诗很形象的展现了毛泽东的敢为天下先的气概。
青年毛泽东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毛泽东自己就说过,要读奇书,做奇事,做个奇男子。后来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他的同学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毛奇。毛奇是当时普鲁士的一个将领,有赫赫战功,毛泽东对这个称号还是比较满意的。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认为,世界上只有特立独行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事。否则就会像木石一样被人家支配,毫无灵性,毫无主见
毛泽东在1917年还说过:老先生最不喜欢的是狂妄。岂知道古今真确的学理、伟大的事业,都是一些被人夹着狂妄名号的狂妄人所发明创造出来的。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多次要强调青年人要敢说,敢想,敢做。他说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家,创造家,小说家,文学家的成绩都是青年时期做出来的。青年人有朝气,朝气蓬勃,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而老年人则不行,暮气沉沉。
所以他对曹操写的那首《龟虽行》里边儿的四句话非常青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认为是有朝气的表现。
上述这些话都同他青年时期的写的这首《咏蛙诗》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