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寻保传”·秦蜀古道检察蓝】① 西安市长安区:寻痕子午古道
发布时间:2025-04-07 09:15 浏览量:7
秦蜀古道,曾是连接关中与巴蜀的交通命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七条主道纵横秦巴山区,是陆路交通的活化石,承载着中华文明三千年的厚重史诗。
全省检察机关组织开展“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以来,西安、宝鸡、汉中、安康检察机关和省院直属分院结合实际,对秦蜀古道沿线开展实地寻访,收集办案线索,推动依法保护。“陕西检察”官微自4月7日开始开设文化 “寻保传”·秦蜀古道检察蓝专栏,连续刊发检察机关开展 “寻保传”的情况。
西安市长安区:寻痕子午古道
子午道,也称子午栈道,是中国古代自京城长安通往汉中、巴蜀及其他南方各地的重要通道。秦汉的风云曾在这里翻涌,“鸿门宴”后刘邦赴南郑就汉王位,走的就是这条古道, 张良“火烧栈道”烧的也子午栈道;西汉时,王莽下令修凿子午道,并设置子午关,将其辟为驿路......
检察干警寻访三道桥石桥
2025年1月16日,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会同西安市检察院、陕西秦岭北麓地区检察院,深入子午古道中线开展“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寻访活动。
检察干警对子午古道中线的遗址原状以及沿途历史文物保护情况等进行了实地调研,按照文献编纂内容逐一寻找确定子午古道中线历史遗存。分别确认二道桥栈桥、皂角树栈道、皂角树南碥道、三道桥石道、康阳坡碥道、拐儿崖北碥道等历史遗迹具体点位,进一步梳理管护不当的点位和文物管护单位的职能职责。检察机关会同区文旅局召开座谈会,共商子午古道文物保护工作。
检察干警走访对照相关文献资料
“触摸栈桥石壁上的凿痕时,指尖传来的不只是冰凉。”参与寻访的检察官在笔记本上写道,“当无人机掠过三道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不可移动文物’的概念竟是如此具象。”
检察干警寻访皂角树南碥道
一位年轻干警感慨:“只有真切地走过子午道才明白,对文物保护的认知不能只停留在卷宗的文字上,循着文献资料一点点寻找可能存在遗迹的位置,慢慢熟悉以后发现,通过‘岩坚’‘潭深’‘水急’就能知道此处应有前人搭桥的遗迹存在时,隐隐中竟与千百年前的古人们达成了同样的默契,更加体会到作为检察干警的责任和使命。”
检察干警寻访康阳坡碥道
在寻访归来的座谈会上,干警们用三个“度”总结感悟:“在石阶栈道的肌理中读懂文明的厚度、在古今匠心的对话里感知传承的温度、在公益诉讼实践中淬炼守护的精度。子午古道不单只是卷宗里的保护对象,更成为照见初心的明镜。我们要依法履行检察职能,以法律的力量为文物保驾护航,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世代传承、永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