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韵入肺肝,濯我十年想 冷僻诗人袁中道那些美的窒息的诗文欣赏

发布时间:2025-04-07 06:00  浏览量:7

夜泉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夜晚雪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了。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

诗中描绘了山、鸟、石、霜、泉、月、溪七种事物,以白色为底色,着意表现夜月流泉的神韵美。以动衬静,鸟的鸣叫打破夜晚山谷的静寂,更显清幽。“化”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示出山水的清丽、月泉风景的迷人魅力。

江行道中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天霁。晨起登舟,入沙市。午间,黑云满江,斜风细雨大作。予推篷四顾:天然一幅烟江幛子!

译文:晚上下起了大雪。当时正准备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时常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就像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天气转晴,早晨起来登上船,进入沙市。中午,黑云布满江面,斜风细雨猛烈地飘洒。我推开船篷四处张望,(眼前)是天然的一幅烟水江景图。

这篇文章简洁记录了作者在夜雪和天气变化中的所见所感,以及随遇而安的心境。夜雪阻路时,作者于万竹雪声与暗窗红火中寻得乐趣,面对出行不顺,以豁达心态顺应自然。

游岳阳楼记(节选)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争。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

译文:洞庭湖是沅江、湘江等九条河流汇聚而成。(秋冬时节)湖面因为寒冷凝结,如同一匹白绢一般。等到春夏季节,九条河流发水以后才有(眼前)的湖面。但是,这九条河流发水的时候,长江也正发大水。九条河流之水奔腾浩荡,直奔浔阳;而长江的波浪如同卷起的白雪,声音如同雷声轰鸣,仿佛从九天上飞流直下。九条河流的水势,也抵挡不住长江旁溢的波浪。九条河流就像人屏住呼吸、整理衣襟一样,不敢和长江争流。九条河流的水越退,长江的水就越进,原来的那些坑洞、狭窄的地方,容不下长江的水,于是长江的水就漫出来,形成了青草湖、赤沙湖、云梦湖,澄澈清新的湖水,在天地间摇荡,面积达八九百里。

这篇文章先描写洞庭湖容纳百川的壮美景象,点出洞庭湖的奇特之处,以岳阳楼为观景点多角度地欣赏洞庭湖的胜景,为后文写自己的情绪变化和联想做铺垫。

再游桃花源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译文: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两边如设锦帐,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灵璧石一样。

这篇文章简洁描绘了桃源县至绿萝山下的壮丽风光,特别是白马雪涛的惊险与桃花源的绝美。语言流畅,描写生动传神,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览时的喜悦之情。

听泉

一月在寒松,两山如昼朗。欣然起成行,树影写石上。独立巉岩间,侧耳听泉响。远听语犹微,近听涛渐长。忽然发大声,天地皆萧爽。清韵入肺肝,濯我十年想。

译文:一轮明月挂在寒松上,两座山如同白天一样明亮。欣然起身成行,树影映照在石头上。独自站立在巉岩之间,侧耳倾听泉水的声响。远处听声音还很微弱,近处听波涛声渐渐变大。忽然发出大声响,天地间都显得清爽。清泉的音韵进入肺肝,洗涤我十年的思绪。

这首诗歌以描写月、松、山、影等景象开篇,营造出清幽的氛围。通过远近不同的听泉感受,表现出泉声的变化,最后写泉声对诗人心灵的洗涤,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沉醉。

渡黄河

如雪寒沙千里平,猛风虽尽浪犹惊

可怜广武山常在,寂寞谁知竖子名

寒冷的沙滩像雪一样平坦,绵延千里,狂风虽然停止了,但波浪仍然汹涌。可怜广武山长久地存在着,(而那些曾经在这里争斗的人)却寂寞无闻,有谁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呢。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黄河边寒冷、壮阔的景象,后两句借古讽今,通过广武山的古今对比,感慨历史的变迁和英雄的寂寞,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暮春长安郊游二音

——水亭箕坐两三人

水亭箕坐两三人,湖面晶晶柳带新

夜色远来休道去,忍将白水换红尘

两三人在水亭中箕踞而坐,湖面波光粼粼,柳丝清新。夜色渐浓,不要说离去,怎忍心将这清澈的湖水换成喧嚣的尘世。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长安郊外水亭边的春日美景,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清幽美景的留恋,以及对尘世喧嚣的厌倦,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感怀诗五首·其三

山村松树里,欲建三层楼。上层以静息,焚香学薰修。中层贮书籍,松风鸣飕飕。右手净名,左手持庄周。下层贮妓乐,置酒召冶游。四角散名香,中央发清讴。闻歌心已醉,欲去辖先投。房中有小妓,其名唤莫愁。七盘能妙舞,百啭弄珠喉。平时不见客,骄贵坐上头。今日乐莫乐,请出弹箜篌。

译文:在山村的松树里,想要建造三层楼。上层用来安静休息,焚香学习修行。中层贮藏书籍,松风飕飕作响。右手拿着《净名经》,左手拿着《庄子》。下层贮藏歌妓和乐器,摆酒召集游乐。四角散发着名香,中央有人清唱。听到歌声心已沉醉,想要离开却先被挽留。房中有个小歌妓,她的名字叫莫愁。能跳美妙的七盘舞,歌声婉转如珠玉。平时不见客人,骄傲高贵坐在上头。今日无比快乐,请她出来弹奏箜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生活场景,既有静修读书的高雅,又有歌舞宴乐的世俗,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初秋三首·微凉宿阴林

静夜发啸歌,邻犬数声吠。

安静的夜晚发出啸歌,引得邻居家的狗叫了几声。短短两句,以动衬静,通过静夜中的啸歌和邻犬的吠声,烘托出初秋夜晚的宁静,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这宁静夜晚中的独特心境,或许是寂寞,或许是对生活的某种感慨。

舟次宿迁闻辽左信送眷属南归示儿子祈年二首·牵衣念汝拜频频

牵衣念汝拜频频,别后应添白发新

莫为饥寒忧道路,须知天地一闲身

译文:(儿子)牵拉着衣服,频频拜别,心中挂念着你,分别后想必我又会增添新的白发。不要为路上的饥寒而担忧,要知道天地之间不过是一个闲身罢了。

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父子分别时的不舍和诗人对儿子的牵挂,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儿子的安慰和劝诫,体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文 隐溪书社

素材 中华古典文学集

图 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