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典”亮学习路 | 人人好公 则天下太平
发布时间:2025-04-06 17:43 浏览量:5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中国古代关于以史为鉴的典故,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激荡。《“典”亮学习路》栏目特撷取部分用典,与您一起学习。
【原文】
公正用人,公在风气。“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是格格不入的。
——《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论党的自我革命》)
【原典】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 清·刘鹗《 老残游记》
【释义】
自古以来,公与私的问题,始终是国家治理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古代典籍中,常见对公、私价值意义的梳理与探讨,以及对“天下为公”这一理想社会的构想与憧憬。
人人好公,在吏治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用人以公。用人者唯有秉持公心,坚持公道正派,克服出于私心的亲疏、好恶、偏私、利害等弊端,才能更好广聚贤才。
一生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仅自己“每以天下为己任”,也十分重视为国举才。当范仲淹与狄青相识时,狄青还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低级军官。范仲淹认为他才能出众,很是看重,拿出《左氏春秋》送给他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在范仲淹的鼓励与推荐下,狄青“折节读书”,以武官任枢密使,后成为北宋一代名将。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向历史深处望去,历朝历代凡是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做到“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往往会迎来国泰民安、国家昌盛;凡是任人唯亲、任人唯利,往往会败坏了政治生态,导致人亡政息。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公正用人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组织路线上的体现,是我们选人用人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要求“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住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做到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把政治生态搞清明”。
新征程上,我们党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只有以公心对待干部、以事业评价干部、以风气涵养干部,及时把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让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才能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更好团结带领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总监制:于志福
终 审:卢艳英
二 审:王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