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的杞国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发布时间:2025-04-06 10:21 浏览量:5
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学到一个成语“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说,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比喻缺乏根据和不必要的忧虑,这个“杞人”也成为人们的笑柄。但杞国究竟在哪里,许多人都不知道。
直到前几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后,榜上有名的“杞国故城”居然就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才知道原来杞国就在山东。
那么这个杞国到底在哪里呢?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500多年,国君为姒姓,是大禹的后裔,据《四书通典》记载:“杞,姒姓伯爵,禹之后也。殷时或封或绝。武王克殷,求夏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
杞国建国始于夏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在夏朝时期,杞国就已存在,与同为姒姓封国的缯国为邻。
商朝时期,根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之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杞国(今河南杞县一带)。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封号。
周朝时期,周武王寻找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东楼公,便将他封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夏朝君主的祭祀,分封于河南杞县。
杞人忧天的典故就发生在今天河南的杞县,杞人就是杞国的人。战国列子曾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杞县,古称“雍丘城”,是杞国的都城。杞曾在这里立国1000余年,也在这里留下许多文化足迹。现在的杞县境内有依然众多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文化沉积。
西周懿王前迁入山东,因卷入叛乱被周王朝迁置新泰、宁阳一带,直至春秋早期。因受四邻觊觎,杞国灭淳于国,迁都取地。
晋代史学家杜预曾记载:“杞国本都陈留雍丘县(今河南杞县中北部),推寻事迹,恒六年淳于公亡国,杞似并之,迁都淳于;僖十四年,又迁缘陵;襄二十九年,晋人城杞之淳于,杞又迁都淳于。”春秋中期,淮夷扰杞,杞国迁都缘陵(今山东昌乐县附近)。春秋中期偏晚阶段,公元前544年,杞文公再把杞国迁到淳于(今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因杞桓公之女杞女嫁春秋霸主晋悼公姬周为夫人,晋国为杞修城。到春秋晚期,杞人被迫再次迁徙到鲁国北部一带。公元前445年,杞国最终在楚惠王的进攻之下灭国,杞简公成为杞国末代君主。
杞国这样一个小国,在诸侯争霸的年代,周围强邻的压迫,已足以令其难以安身立命,所以被迫屡有迁徙。杞国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也就是现在的遗址处。这个夹缝里生存的小国,终究没有逃过“杞人忧天”的忧虑,国灭人亡,沉睡到了历史的长河里,至今这一带连杞姓都没有了。
杞国古城在山东的几百年间,也流传下来了许多传说,其中孟姜女哭倒杞国城墙的传说最为著名。这件事,东汉王充的《论衡》和邯郸淳的《曹娥碑》都有明确记载,说孟姜女哭倒了杞城的北城墙。到了西晋时期,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记载了此事,只是有所夸大,说孟姜女哭倒了整个杞城。另外,周景王一年、晋景公十四年(公元前544年),杞国国君的亲戚晋景公,集结各路诸侯帮助杞国修复城墙。当时百姓以为孟姜女哭夫哭塌城墙感天动地,由此这个传说在当地流传下来。
- 上一篇:老字号 共潮生 “白玫瑰”焕新绽放
- 下一篇:赵孟頫人生最后一幅神作,写尽荣辱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