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600年明清秘境!佛山古村镬耳屋群如活化石,谢霆锋曾来打卡
发布时间:2025-04-06 11:45 浏览量:5
佛山三水西北隅,北江支流如碧带蜿蜒,文笔山苍翠的轮廓在此处舒展成一道天然屏障。长岐古村便依偎在山麓与江水之间,隶属芦苞镇,距佛山市中心约40公里。村庄背靠山峦,前揽平塘,风水格局暗合古人“藏风聚气”的理想。
驱车穿过连片蕉林,忽见青灰色镬耳屋群自薄雾中浮现,恍若闯入被时光遗忘的秘境。村口两方半月形池塘倒映着古榕与老屋,涟漪荡开时,连呼吸都染上了水乡特有的湿润。
岐山遗韵,六百年沧桑
明洪武年间,卢氏先祖为避战乱,自南雄珠玑巷南迁至此。见文笔山形似岐山(周王朝发源地),遂以“岐”为名筑村,祈愿子孙如周人般开枝散叶。清乾隆年间,钟、何、黄三姓陆续迁入,四大宗族共建九巷十二坊,祠堂书塾次第兴起,鼎盛时村中竟有12间私塾,耕读之风鼎盛。2008年,因完整保留明清格局,长岐村入选首批“广东省古村落”。
镬耳为冠,青石作裳
村中百余座镬耳屋堪称岭南建筑活化石。山墙顶端的弧形镬耳高耸如官帽,以蚝壳灰混合糯米浆砌成,既能阻隔火势蔓延,又暗喻“官运亨通”。细看屋脊,灰塑的牡丹含苞、喜鹊登梅仍泛着隐约彩光,匠人用一凿一刻将祈福的心愿凝固成永恒。巷道以青石板铺就,石面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如玉,凹痕中藏着几代人的足迹。转角处偶遇“趟栊门”,木栅栏后透出天井里的一角兰草,仿佛推开便能听见旧时闺秀的轻笑。
烟火巷陌,新旧共生
村中年轻人多已迁居城镇,留守的老人们却让古村焕发别样生机。2014年《十二道锋味》摄制组偶然发现此地后,游客渐增,但村里始终未设门票。村西残存的岐山古庙遗址旁,孩童追逐着无人机掠过镬耳屋群的影子,古今对话在炊烟中悄然完成。
古村如镜,照见归心
暮色浸染文笔山时,立于观景台俯瞰全村。百间镬耳屋化作起伏的灰色海浪,晚风穿过空巷,携来断续的犬吠与电视新闻声。那些曾被嫌弃“老旧”的屋舍,因都市人对田园的想象而重获珍视,但长岐村始终从容——它不迎合网红滤镜,只在雨季任由苔藓爬上石阶,任凭祠堂梁柱的裂缝里生出蕨类。
离村时,见某户门楣上“居仁由义”的匾额半掩于爬山虎中,忽然懂得:古村的启示不在建筑本身,而在这种“不慌不忙活着”的智慧。当城市在加速度中眩晕时,这里依然用六百年前的节奏,教人如何与时光温柔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