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强化“规范意识”更有助拿高分

发布时间:2025-04-06 11:09  浏览量:4

极目新闻记者 向一帆

摄影记者 黄士峰

通讯员 杨学工

实习生 高丽蓉

2025年高考日益临近,如何在最后冲刺阶段高效复习?3月30日,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历史老师汪国梅走进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名师来了·冲刺高考”系列公益讲座直播间,为考生、家长们介绍高考最新复习动态。

在本期节目中,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长、汉阳区历史学科带头人汪国梅老师走进直播间,凭借25年教学经验和12届高三带班经历,为考生和家长带来历史学科的高考最新复习动态。

高考历史命题趋势稳中有变

在汪国梅看来,2024年高考整体上稳中有变,题型依然保持了2023年的15+4的模式,选择题中尝试加入了四选二的组合型选项。试题呈现出“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考查围绕五大核心素养展开,体现新高考的明确导向;体现国家意志导向,重视对“中国史”特别是党史的考察;创设精彩纷呈的新情境新材料,“在陌生中考察熟悉”,运用陌生情境考查学生熟悉的知识逻辑;“在熟悉中考查陌生”,将学生熟悉的知识“陌生化”,造成试题情境与既有认知的冲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考查内容围绕主干知识展开,不偏不怪;设计了大量图表,不仅丰富了卷面内容,还传承了“左图右史”的史学传统。

所以在今年的备考中,考生和家长依然要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一核、四层、四翼),把握方向脉搏。同时重视“五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等关键词,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聚焦必备知识,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的同时,要关注湖北地方特色和乡土历史,厚植热爱家乡、热爱荆楚文化的家国情怀。同样也要了解与高考密切相关的一些时政热点、社会热点、周年热点、学术热点等热点话题。

把握好历史的时空观念很重要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试题命制时往往会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但是在考试中,面对陌生、复杂、开放的历史情境时,有不少学生却提取不到准确的时间信息,从而影响对时空的判断。如何帮助学生解开历史试题的时间密码,汪国梅也有一些建议。

汪国梅老师详细介绍了历史时间的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最常见的公元纪年,要注意公元前和公元后数字排列顺序、世纪和年代的划分;封建纪年,需了解谥号、庙号、年号纪年的特点及不同朝代习惯称呼;民国纪年,掌握与公元年的换算公式;天干地支纪年,像“辛丑”“甲午”等常见表述;学术性历史时间,要注意不同史观下时间界定差异;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从题干中的“严复”“延安”“边区”“红军”等信息也可以推断时间。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提升综合素养。

二轮复习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许多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出现了“背了就忘”“背了不会用”等苦恼,在汪国梅老师看来这个问题很普遍,考生不必过于焦虑。“‘背了就忘’‘背了不会用’主要是因为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刷题,没有把知识点放在它特定的时空里,缺乏系统性的理解,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导致知识点孤立地存在。”汪国梅说,现在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早已不是“背多分”的时代了。

如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汪国梅建议大家多画思维导图,多画时空坐标,落实阶段特征。把零散的知识点、孤立的核心概念系统归纳,连成一条线,再挖掘各条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面。力争做到古今相通,中外相联。只要坚持这样做下去,背了就不会轻易忘,遇到考题也能有效地调动和运用,而且还能提高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

想获高分要强化规范意识

在历史科目中,想要获得高分怎么办?汪国梅老师给了大家一些小建议。她说,想要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拿高分,一定要规范答题技巧。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审题干:抓时空,关注材料分层、关键词和中心句,注意设问角度。其次要审选项,正确选项一般与题干主旨一致干扰选项有可能会出现史实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相符的情况,所以要注意比较最佳、次佳选项。

想在主观题答题中拿到高分,汪老师还为同学们总结了一个顺口溜:“读完问题标序号;带着问题读材料;数段分层找主旨;调动所学多角度;规范答题得分高。”汪国梅说,做主观题一定要强化规范意识。从审题规范开始,读完问题标序号,这样就不会审漏设问;带着问题读材料,目标明确,提高阅读大段材料的效率;数段分层找主旨,结合所学知识高效解析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角度调动所学;最后规范答题,注意一定要序号化、要点化,答题语言专业化以及卷面的整洁。只有平时养成规范的审题和答题习惯,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高考考试中。

精做真题让真题会说话

此外,学生在备考时,还可以剖析近几年真题,研究命题特点,题型分布、难度设置,从而把握命题的规律和方向,体会湖北卷独特的自主命题风格与考点变化;通过做真题还可以带动主干知识中的相关知识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可以运用错题“以题带点”,查漏补缺。在情景中记忆,既“背得容易”又“背得牢固”,还更容易被唤起运用。模仿真题中主观题的答题语言,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提升关键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与答题体系。学生还可以按不同的材料情境(文字、图片、表格等)、不同的设问类型(背景、特点、变化、评析、论证等),找相应的高考真题,分类训练解题步骤和答题模板。哪里不会,练哪里。

另外,同学们平时要注意对时间分配、答题速度、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训练,“把平常当高考”,适应高考的节奏和要求,这样才能“把高考当平常”,提升考生在考场的综合表现能力。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