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那些终身未婚的男性
发布时间:2025-04-05 00:37 浏览量:7
"光棍儿"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上是这样解释的:"没有妻子的成年人;单身汉"。在农村,人们通常把年纪很大还没有结婚并且没有希望结婚的男性称为"光棍儿"。
以前在农村,不存在自愿选择单身的男性,因为只有结了婚有了孩子,养老才有保障,人最怕老无所依,从这个角度来说,结婚不是选择题,而是必做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农村没有嫁不出去的女性,即使身体有残疾、智力有缺陷的女性,也能嫁出去。在农村,给儿子娶上媳妇是父母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在农村,几乎每个村都有终身未婚的男性,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结婚,对男性来说,是一场选拔赛。
造成一个男性终身单身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贫穷,这个无需过多解释,古今中外都是这个道理,有些家庭因为贫困,两三个儿子都没有结婚;第二,疾病,如果一个男性身体有病,无法负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他也无法结婚;第三,残疾,残疾会影响一个人结婚,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最重要的是他谋生的能力,一些男性,虽然有残疾,但是他有一技之长,有挣钱的能力,一样可以结婚,社会需要给残疾人提供更多机会;第四,自身性格原因,好吃懒做、不务正业、酗酒赌博、脾气坏、对感情很随意的人和婚姻绝缘,其实,因为这个原因结不了婚的比较少,结婚的时候都年轻,他的这些坏毛病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不过,结婚后女方发现他的这些恶习,忍无可忍,俩人离婚,他的坏名声传出去了,他以后很难结婚了。
有人说,娶不到媳妇,也可以去做上门女婿啊?的确可以,但是去做上门女婿也是有条件的,好吃懒做的人去做上门女婿人家也不要。
这些终身未婚的男性,他们没有伴侣,没有子女,他们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他们被贴上"光棍儿"的标签,他们还要承受周围素质低的人的歧视。农村没有儿子的家庭会被歧视,没有子女的家庭也会被轻视,而没有结婚的男性则是边缘人群。
这些单身的大龄男性,村里给他们分的有宅基地和田地,如果父母健在,不少人是和父母一起生活,也有单独生活的。如果父母去世了,大部分人是独自生活,也有一些是跟随哥哥嫂子或者弟弟弟媳妇生活,也有跟侄子侄媳妇一起生活的。
他们年纪大了以后,主要依靠亲侄子亲侄女,尤其依靠亲侄子,当然,要想老年依靠侄子的照顾,他也是要付出的。如果他有幸有个好兄弟,可能会把儿子过继给他一个,给他养老送终,农村几十年前有这样的,但是现在农村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儿子。
这些无配偶、无子女的男性,到了一定年纪可以向村里申请五保户,然后可以免费住进乡镇里的敬老院,不过,不少老人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更倾向于住在家里,而不是去敬老院。他去世后的丧葬费,也由政府承担,如果他有亲属愿意为他办理丧葬事宜,那就由亲属用这笔钱送他入土为安,如果没有亲属为他办丧事,那就由村里负责他的后事。
一个男人,只要他品行端正、踏实肯干,即使他年轻的时候因为贫困没有结婚,到了中年他还是有机会的,比如,他可以跟离异或者丧偶的女性结婚,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当然了,一些男性宁愿单身,也不愿意跟带小孩儿的女性结婚,尤其是带男孩儿的女性,他们觉得负担太大。
大龄未婚的男性,他们的心态不一样,有些人心态好,觉得即使没有结婚,也要好好生活,踏实做人,他们也去打工也努力攒钱,这样的人,他是有结婚的机会的。有些人呢,破罐子破摔,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怨天尤人,整日如行尸走肉,也不干活儿,喝得烂醉如泥,最后白白糟蹋了自己的性命。有些人呢,得过且过,乐得没有家累逍遥自在,天天吃吃喝喝玩玩,靠家里的几亩地填饱肚子。
如果一个人因为他自己好吃懒做、酗酒赌博等结不了婚,那是他咎由自取,活该。可是,农村不少没有结婚的大龄男性也不是因为他是败家子才没有结婚的,而是因为家里太穷了,比如父母常年有病,这种穷不是靠他一己之力可以扭转的。但是,一些旁观者看不到这些背后的深层原因,只是一味地看不起那些大龄未婚的男性。
从目前男多女少的状况来看,农村终身未婚的男性数量会增多,这些男性应该调整好心态,同时,全社会应该用正确的、包容的眼光看待他们。
- 上一篇:烂溪周氏家族(下)| 盛泽旧事(53)
- 下一篇:中国经典更新的三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