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再献骨刻文题乙巳清明节

发布时间:2025-04-04 22:33  浏览量:5

清明节,如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联起古今,维系着家族的情感与文化的传承。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来临之际,著名文化学者丁再献先生以骨刻文集句创作了“祭祖之时人尽孝,归宗即日梦皆圆”这一蕴含深意的对联,为清明的文化内涵增添了古朴而厚重的一笔。

“祭祖之时人尽孝”,点明了清明节最核心的活动——祭祖。在清明,人们怀着崇敬与追思,清扫墓碑,献上祭品,这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孝道的直接体现。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烙印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通过祭祖仪式,我们将这一美德代代相传,从对父母长辈的日常孝顺,延伸到对逝去先人的追思,以行动诠释着“孝”的真谛,维系家族情感的纽带。

“归宗即日梦皆圆”,归宗,是对家族根源的探寻与认同。在清明节,漂泊在外的游子纷纷返乡,参与祭祖活动,融入家族。这种归宗行为,让人们找到自己在家族中的位置,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在对家族历史的追溯中,个人的梦想与家族的期望相互交织。人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推动着家族的繁荣发展,从而实现“梦皆圆”的美好愿景。

丁再献先生以骨刻文书写此对联,别具匠心。骨刻文作为古老的文字形式,承载着5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用骨刻文书写清明对联,将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与古老的文化源头相连接,让人们在追思先人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清明节,因为有了像丁再献先生这样的文化传承者,有了“祭祖之时人尽孝,归宗即日梦皆圆”这样富有内涵的对联,而更加富有文化底蕴。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停下脚步,缅怀先辈,追溯家族根源,传承孝道与文化,向着梦想稳步前行 。

丁再献先生简介:著名学者、诗人、作家、国家一级书法家,是东夷骨刻文字的系统破译者,又是骨刻文书法艺术的始创者,清华大学中国首届楹联书法高研班学员,中国楹联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并兼任诸多社会职务和数家院校客座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丁老先生与其家兄丁再斌破译出了900个比甲骨文早1300多年的东夷骨刻文,并集字创作成格律诗词楹联等名言佳句,再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了集破译、诗词和骨刻文书法艺术于一体的独特风格。

本文作者:刘唐山,网络作家、摄影家、山东沂蒙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1966年出生于沂南县青驼镇,创办有青驼唐山影音传媒,《山路》文学…致力宣传沂蒙、传播沂蒙文化工作。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