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这篇写“家”的春日散文,狠狠提升文笔,练仿写绝了!
发布时间:2025-04-04 22:20 浏览量:9
“hi我是喜喜,一个靠写作旅居世界的自由职业者,无限游戏新玩家~”
最近,在考虑要不要搬到大理。我可太想念苍山和洱海了。
虽然,这个计划因大风被暂时搁置了,但朋友对我的搬家计划还是十分震惊的。
因为过去二十多年里,我是一个非常懒得挪窝的人。对于搬宿舍搬家这种劳心劳力的事,万分抗拒。搬前搬后,我都要花好长时间去做心理建设,还常在她面前唉声叹气个不停。
而这回,是房子都看好了,我才不经意地和她提了一嘴,吓得她以为我发生了什么事呢。
一切安好,我只是想换个环境,积累更多新的旅居体验。
过去,我总是想待在爸妈的房子里,觉得那里安全。后来,没有退路,又想赶紧给自己买个小房子。但现在,我只觉得,我在哪待得宁静,哪就是我的家。
青旅、民宿、城中村、公寓、小区精装房等等,我都可以住。未来,我还打算住房车、扎帐篷、到世界各地的朋友家借住...只要我的心在我的体内安住,四海皆可为家。
这些念头升起时,刚好翻到蒋勋的这篇写于春天的散文《吾庐》,非常应情应景,我很喜欢。
今天就来一起拆解看看叭!让我们一起来用散文写作探讨“家”的真正含义~
一、标题亮点
“吾庐”二字做标题,简洁却不落俗套。
指向清晰,一下子就点明文章主角之间的关系,即“我”和“我的房子”。
但如果用“我的房子”或“我家”做标题,又过于大白话,显得有些土气。
“吾庐”是恰如其分的好,充满诗意,有文化深度。哪怕原先不知道它的出处,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
继续看下去,你会发现,作者果然标题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
甚至,读完全文后,回头再看标题,你会觉得这两者搭配得真妙,简直就是田园风的古今相接。
我很喜欢这种带有文化色彩的词汇,一个同义替换,文章就增色不少,比如:
风也可以叫做“扶摇”;
雾也可以叫做“流岚”;
雨也可以叫做“灵泽”;
雷也可以叫做“天鼓”;
云也可以叫做“纤凝”;
闪电也可以叫做“灵晔”
......
意境是不是一下子就上来了?
二、拆解结构
第一遍,纯当读者,按日常阅读的速度读完它;
第二遍,用简短的一小段话概括文章;
下面是我简单做的总结:
作者借麻雀到家檐下避雨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引出对“家”的一系列回忆与哲思。更借各种意象,社会变迁的鲜明对比,深入浅出地探讨“家”的当代含义,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也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三遍,用一句话,一段段地概括好段意;
这里附上喜喜的草稿版:
(1)以麻雀飞入我家屋檐下避雨开篇。既营造出“吾庐”安宁静谧的和谐气氛,又点出动物对庇护所的需求。即遮风挡雨。
(2)引用陶渊明的诗句,点明标题的来源,同时表达自己对“吾庐”的爱。
(3)由现实转入回忆,生动简洁地描绘童年时的家四周的菜田风景。景与物都生机盎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画面感极强,光是想象一下那幅场景,都妙不可言。
(4)移步换景,由菜田引入我家的地理位置和屋舍环境,数珍宝式地开始罗列院子里繁多却好看的植物和蔬菜。侧面烘托出一家人对植物的喜爱,及对田园生活的品质追求。
(5)写一家人养鸡喂鸭的日常。非常真实,充满各种细节,代入感很强。
(6)用邻居几乎家家都养猪的现象,联想到“家”这个字的象形含义——屋顶下养了猪。再由出土的汉代猪圈,得出房子并不等于家的领悟。
(7)回忆结束,转回现实。开始解释上段结尾留下的哲思,探讨“家”真正的含义——房子是硬件,家要有人的生活内容。
(8)写农业社会和现代工商业社会下的“家”的对比,提出“现代之家的屋顶下该放进什么内容”这一疑问,引发读者思考。
(9)自问自答:给出自己也不敢确定的回答,继续引发读者思考。
(10)承接上文,解释作者为什么“不敢确定”屋顶下是否该有个“人”这一造字提议。因为作者觉得现代的住宅像不需要生活的观赏品,不需要人做内容。具体还以朋友冷清荒凉的“极简”之家做例,从房子里的种种细节告诉读者,没有人气的房子,就只是一个可供观赏的橱窗而已。
(11)回到过去,描绘在旧时之家的生活场景,有人有自然有动物,烟火气满满。再自然地切回现实,写自己现在的家,及在这个家可以做的事,而因为充满诗意和人类的细腻情感,所以“我”很喜欢。这是“我”愿意称之为家的房子。
(12)回到现实,以麻雀檐下避雨开篇,以麻雀衔草而归,试图在吾庐筑巢为结尾,形成一个完美的首尾呼应。仿佛我们跟着作者跨越时空,绕了一大圈,回到现实才刚刚过去没多久,读完余韵悠长。而作者也用麻雀的选择,隐喻吾庐正是作者心目中的安身之处。身心和灵魂都能得到庇护和滋养的地方,就是真正的家。
最后,明晰全文的结构和布局:
起始(现实时空):(1)~(2)段
回忆(童年时空):(3)~(6)段
思考(现代时空):(7)~(10)段
回到当下(现实时空):(11)~(12)段
三、拆解到具体
①语言特色和表达风格
语言生动细腻,且多运用白描手法。
比如,写童年回忆那部分,简洁、真实、直接。很少的副词和形容词,多是名词和动词,更没有什么修辞和抒情。
几乎就是在让景和物自己“说话”,执笔人是作者,但代言人是景物。
即使作者没有直接抒情,我们也能很轻松地从中体会到作者打心底里透出来的那股美好感受。
全文的表达风格,则是在生动的写实与含蓄的诗意之间游走。既有温情的回忆,淡淡的乡愁,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与探索。
②情感脉络
开篇:对麻雀的亲近,及对吾庐的喜爱——中间:对童年家园的怀念与眷恋——延伸:对现代社会下的“家”的困惑与反思——结尾:找到答案后的释然与心安。
③梳理意象
麻雀——串起全文的线索意象
菜田、溪流、螺蛳、浮萍——充满生机,突显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自然意象
鸡鸭鹅,杀猪的叫声——真实,烟火气满满的生活类意象
“童年温馨之家”和“朋友极简之家”——区别明显的对比意象
“窗台上看到的月亮”及“友人的电话”——充满温情的情感类意象
作者精心将以上种种意象自然地穿插到文章各处,既增强内容的真实性,引发读者共鸣,又雕琢出生动鲜活的画面感,读来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④人物塑造
任何一篇散文都不离开人。人就是散文的灵魂。
但《吾庐》主要以写景、叙事、反思为主,在人物的塑造上,属于涉及的人物多,但都把握得刚刚好,完美的点到即止。
不直接点明各人物的特点,简短带过客观事实,让读者自行感受“具体小事”背后的人。
如:
恋旧、热爱自然、追求田园生活,喜欢探讨问题的“我”;
勤劳能干的传统母亲;
团结协作的兄弟姐妹;
没有烟火气的朋友。
四、作业
①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尝试仿写
比如,作者写麻雀这段就很活灵活现:
“不到一尺距离,我停下工作,细看麻雀转头顾盼,小心翼翼,抖落身上雨珠。我不确定,它们是否看懂我脸上的微笑,逐渐没有戒心,一步步靠近,与我相对凝望。”
②用白描的手法,试着写一写你旧时的老家
③写一写你对“家”的看法与定义,看看与作者有何不同?
好了,以上就是喜喜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给我点赞哦。你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呀~比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