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看不顺眼柳永的苏轼,却因这首词对其刮目相看,开篇惊艳世人
发布时间:2025-04-04 18:47 浏览量:9
让苏轼刮目相看的柳永的词是《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其原文如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开篇“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惊艳世人。“对”字领起,写词人登高临远,纵目所望之景,暮雨潇潇,洒遍江天,仿佛将整个秋天都清洗了一番,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清冷的感觉,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景之中。
苏轼对这首词评价很高,说其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样的词句,“不减唐人高处”。这是非常高的赞誉,唐诗是公认的中国诗歌艺术的巅峰,在苏轼的年代,词的文学地位相对是低的,苏轼能给予柳永这样的评价,足见他对这首词的认可。苏轼自己在创作《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时,开头“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那种一洗古今、横扫窠臼的气势与柳永此词的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
柳永的这首《八声甘州》写羁旅相思之情,层层深入,曲折委婉,貌似疏朗,实则绵密,将一腔心事付诸息息连环之笔,唱叹之间,意境深情尽出。它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也为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宋代词坛,柳永的词虽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在上流文坛却常被认为俗不可耐。然而,柳永有一首词却让一向对他不太待见的苏轼刮目相看,这首词便是《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此词开篇“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意境宏大,潇潇秋雨洒遍江天,洗出一个清冷澄澈的秋天。一个“洒”字写出秋雨落满江天的形态,一个“洗”字将素秋的清爽疏朗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对柳永此词评价极高,他曾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苏轼认为柳永这首词的格调与意境可与唐诗相媲美,足见其对此词的赞赏。
柳永因填词名噪一时,却也因填词得罪皇帝,失去了进入仕途、一展抱负的机会,只能浪迹天涯。他在漂泊中写下这首《八声甘州》,寓情于景,写景沉雄清劲,写情曲折悲痛,情景交相辉映。从雨后江天写起,“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展现出阔大的境界。“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凄凉的霜风、冷清的关河、落日余晖映照楼头,进一步渲染了悲愁氛围。词境从苍茫转向细腻,从外界风景转向内心情感,情绪堆叠,最终凝成一个“愁”字。
苏轼与柳永虽风格不同,苏轼为豪放派代表,柳永为婉约派代表,但苏轼却能赏识柳永这首《八声甘州》的高妙之处,可见真正一流的文人之间,会惺惺相惜,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这首词也成为词史上的一座丰碑,传颂千古。
柳永《八声甘州》开篇如何惊艳
柳永的《八声甘州》开篇“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以“对”字领起,营造出凭栏远眺、极目天涯的宏大意境。这句词犹如一幅壮阔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秋雨潇潇,洒落在辽阔的江天之上,经过这场秋雨的洗礼,秋天的景色更加清朗、澄澈。它不仅描绘出了自然景色的清新与宁静,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感或许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或许是对人生境遇的思索。此句用词洗练,大气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它为整首词奠定了一种高远、开阔的基调,让读者在一开始就被带入到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中。同时,这句词也展现了柳永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他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秋雨、江天、清秋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苏轼对柳永《八声甘州》评价为何高
苏轼对柳永的《八声甘州》评价高,重点在于“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一句。在东坡先生看来,“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这句词展现出了开阔博大、气象高远的意境。柳永把读书人的悲慨与秋景融为一体,通过“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个连句,如同电影里的蒙太奇画面,把告别时那种肃杀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它与温、韦、冯、李、晏、欧诸大家的词不同,不仅仅是单纯的写景或抒情,而是做到了情景交融。柳永在这首词中,用独特的用字,如“红衰翠减”,虽被上层士大夫认为太直接、俗气,但却体现了民间流行歌曲中活泼的特点,对后面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整首词在结构上层层深入,步步紧接,抒情深婉绵长,将复杂的感情描写得明白如话,动人心弦。苏轼作为一个一流的创作者,赏识柳永在这首词中的精彩表现,体现了他对不同风格优秀作品的包容和欣赏。
柳永《八声甘州》的词境如何
柳永的《八声甘州》词境开阔且凄美。上阕开篇便展现出一种旷大的气韵,“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将读者带入一个秋雨过后的清朗世界,为全词奠定了高远的基调。接着“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描绘出秋风残照关河楼头的壮丽景色,意境尽出,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严峻悲肃的气氛。随后“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从远景到眼前近景,叹息花木残落,万物凋零,一片肃杀,而长江水的无语东流,既写景又抒情,为下片抒情做好过渡。下片借景抒情,手法运用自如,“不忍登高临远”与“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前呼后应;“叹年来踪迹”与“何事苦淹留?”自问自答;“想佳人”两句与“争知我”两句,两两对照。整首词在结构上层层深入,把思归之苦和怀人之情表达得极其曲折动人,意境凄美。词人写景纯用白描,抒情深婉绵长,将复杂的感情描写得明白如话,在中国词史上都不愧为千古绝唱。
柳永的《八声甘州》以其独特的开篇、高超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词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后世流传千古。苏轼对这首词的高度评价,更是证明了它的卓越之处。柳永在这首词中展现出的才情和创造力,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