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不通气,治疗分5法
发布时间:2025-04-04 09:52 浏览量:8
蔡福养(1917~2006),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慢性肥厚性鼻炎属中医“鼻窒”范畴,对于本病的治疗,我常用以下数法进行调治。
一、通窍
持续鼻塞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亦是患者的主要痛苦。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是恢复鼻窍通畅,而通窍法及其相应方药的运用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法虽属治标之法,但配合诸法常能较快取效。
通窍有内服、外用二类,内服方药如苍耳散、碧云散。
药物有:苍耳子、辛夷、白芷、鹅不食草、通草、菖蒲、细辛等。外用以鼻炎灵滴鼻。
二、清热
本病属热者今人每有不识,殊不知肺气通于鼻,邪毒袭鼻犯肺,则每致肺经蕴热不去,此热如釜底之薪,薪火不去,则热势不断上蒸熏鼻,如是则鼻塞,肌膜肿厚终无得愈矣。故临证若见鼻黏膜色红或暗红肿厚,流涕色黄,鼻塞久窒,咳嗽痰黄,舌尖红有瘀点,苔薄黄等则多属肺经郁热,治宜清泄肺热,宣郁导滞。
方如黄芩清肺饮,药用:黄芩、桑白皮、连翘、葛根、天花粉、薄荷、防风、生地、赤芍、川芎、红花等;便秘者加生大黄。
三、蠲痹
脾胃湿热循脉留滞鼻窍,痹阻脉络,则亦致鼻黏膜潮红肿厚,鼻甲肥大,鼻塞不减,涕黄黏稠,量较多,头闷重,苔腻黄等,用风湿热痹通窍汤(经验方:黄芩、黄连、苡仁、通草、藿香、丝瓜络、苍耳子、赤茯苓、白芷、菖蒲、辛夷、甘草)加减。
除热痹外,亦有风寒湿痹阻鼻窍,症见鼻黏膜色白或淡白肿厚,流涕白黏或清稀,鼻塞嗅减,头重,遇风冷则加重,苔白腻等。治宜祛风化湿散寒,蠲痹通窍。方用辛夷散,药用:辛夷、细辛、藁本、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白芷、甘草加减。
四、益气
肺脾气虚,鼻失温养,邪滞鼻窍,则致鼻黏膜淡白肿厚,鼻甲肥大,鼻塞嗅减,流涕色白或清稀,倦怠乏力,易患感冒,舌淡苔白,脉缓弱等。治宜补益肺脾,升清通窍。
方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等,药用:黄芪、党参、白术、升麻、葛根、防风、菖蒲、甘草、大枣等。
五、活血
邪毒袭滞,壅遏脉络,瘀阻气血,则见鼻窒久塞,鼻黏膜红肿厚,鼻甲肿,实质硬,头闷痛,舌黯或生瘀点。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方用通窍活血汤,药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丹参、通草、白芷、三棱、莪术、地龙等。
慢性肥厚性鼻炎属顽疾痼疾,临床证情表现多较复杂,故在实际应用以上五法时,需据证候寒热虚实的兼夹灵活调配施治。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眼底病鼻塞口疮卷》 / 单书健编著.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8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 上一篇:川北幼专美术教师张剑两幅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
- 下一篇:文明祭扫护生态,绿色清明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