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师古而不泥于古,则得之!钟王书法千字文汇集二三七
发布时间:2025-04-04 00:00 浏览量:4
若执着成见,凝滞于胸中,终不能参以活法运用,虽参活法,亦自有一定不易之势。奔放驰骤,不越范围,所谓师古而不泥于古,则得之。
以上为清朝的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的论述,其白话文翻译如下:
如果固执己见,让旧有观念滞塞在心中,最终便不能灵活运用各种技法。即便掌握了灵活的方法,其中也自然存在着不可随意改变的规律。创作时的奔放洒脱与恣意挥洒,都不能超越根本的法度。这就是所说的既要师法古人,又不被古人技法所束缚,才能获得书法真谛。
下面将这段论述作逐层解读:
一、破除思维定式之要
作者以"执着成见,凝滞于胸中"为开篇,强调书法学练首忌思维固化。这指向书法学习中常见的"泥古病"——机械临摹而不知变通。
当代书坛仍存在"以形似为能"的误区,可见破除定式思维是贯穿古今的课题。
二、活法与定法的辩证关系
"活法"与"不易之势"构成矛盾统一体。
活法如宋代姜夔所言"方圆曲直,不可显露",强调随机应变;定法则如孙过庭"一点成一字之规"的基准。
二者关系可比作"风筝原理":线(法度)的存在,恰是风筝(书写)得以高飞的前提。
三、自由与规矩的平衡术
"奔放驰骤,不越范围"揭示书法的终极法则。
明代项穆《书法雅言》中的"狂而能法,纵而不逾"正与此呼应。
观怀素《自叙帖》虽笔走龙蛇,细察却暗合章法布局,恰是这一理论的完美诠释。
四、师古不泥的现代启示
"师古而不泥于古"作为文眼,在当代更具现实意义。启功先生提出的"透过刀锋看笔锋",正是对碑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数字时代,文字以电子屏幕显示为主,纸面书写大为减少,我们更需思考:如何让千年法书传统获得新生?
五、实践思考
临池者可尝试"双轨学习法":日课以精准临摹锤炼技法(定法),同时设置"创意临摹"时段,仅取原帖气韵进行重构(活法)。
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的学练节奏,恰是这种理念的古代实践范本。
所谓应请索,就是通过自己独立书写,去完成别人向你请求和索要的书法作品。如果没有人向你求字,也可以一天临帖,一天练字,或者临几天帖,练一天字。
朱和羹的这段书法理论,突破时空局限,其揭示的学习规律不仅适用于书法,更为所有传统国学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方法论指引——在敬畏中突破,于传承中新生。
本期共汇集《钟王书法》草书千字文七十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