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寒冬奇袭小鬼子,毛主席写信夸奖

发布时间:2025-04-03 20:13  浏览量:4

1936年11月23日凌晨,内蒙古草原零下30℃的寒风中,一支中国军队正趴在雪地里纹丝不动。士兵们的眉毛挂着冰棱,手指早已冻得失去知觉,但所有人都死死盯着前方——日军重兵把守的百灵庙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突然,三发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指挥官孙兰峰猛地跃起,嘶哑的吼声在朔风中炸响:“弟兄们!把咱们的旗插上鬼子的炮楼!”

傅作义将军

一、板垣的阴谋与将军的怒吼

时间倒回五个月前,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的办公室里,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正把一份《日满绥经济合作协定》推到他面前。“傅将军,只要签字,整个华北都将是您的舞台。”这个策划过“九一八”事变的日军巨头露出志在必得的微笑,身后的武士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小鬼子板垣征四郎

傅作义突然抓起协定书,纸张在颤抖的手中哗哗作响。板垣不知道,此刻将军眼前正闪过十年前五原血战的场景——日军的燃烧弹把整条街道变成火海,母亲抱着焦黑的婴儿尸体嚎哭。“板垣先生,”傅作义的声音像淬火的钢铁,“你听说过绥远人怎么吃羊肉吗?我们吃整只的!”说着“刺啦”一声将协定书撕成两半,“华北,从来都是囫囵个的中国!”

次日凌晨,百灵庙方向传来密集炮声。日军指挥的伪蒙军李守信部5000余人,在30辆坦克和12架轰炸机掩护下突袭红格尔图。傅作义抓起电话直接打给前线:“告诉弟兄们,把咱们的榆木炮全推出来!就是啃,也要把鬼子的铁王八啃出窟窿!”

绥远抗战图

二、冰与火的炼狱:红格尔图绞肉机

红格尔图阵地上,35军218旅的战士们正在创造战争奇迹。没有反坦克炮,他们抱着集束手榴弹钻进坦克底盘;缺乏防空武器,机枪手王二愣把三挺机枪绑在树上对空扫射,硬生生打下一架日军侦察机。最惨烈的时刻,炊事班老班长带着二十个伙夫,举着菜刀冲出战壕与日军白刃相接。

傅作义在指挥部的地图前三天三夜未合眼,突然抓起红蓝铅笔在百灵庙画了个圈:“传令!骑兵二师、211旅全体轻装,每人带三天炒面和两双乌拉草鞋!”11月18日深夜,一支由汉、蒙、回多民族组成的奇袭部队,像利箭般刺向日军咽喉。

傅作义将军

三、雪夜奔袭:刺向日寇心脏的冰刀

11月23日凌晨1时,孙兰峰带领的突击队摸到百灵庙外围。日军做梦也想不到,中国军队敢在零下30℃的极寒中长途奔袭150里。侦察兵发现日军竟然在庙门前堆雪人取乐,连巡逻队都缩在碉堡里烤火。

2时整,三发红色信号弹照亮雪原。35军特有的“骆驼炮”——用沙柳条编成的土炮突然轰鸣,裹着煤油的棉絮在日军营地炸开朵朵火云。骑兵团长刘景新率300敢死队员,马刀上缠着防反光的白布,幽灵般冲进日军马厩。战马惊窜中,日军指挥官盛岛角芳的指挥部被连锅端掉。

四、庙宇鏖战:神明见证的血性

在百灵庙大殿里,一场古今罕见的战斗正在上演。日军据守经堂用机枪封锁走廊,35军战士张铁牛抡起供桌上的铜香炉砸碎窗棂,带着满手鲜血翻入室内。藏经阁中的肉搏持续了四小时,佛经的残页与血雨齐飞,直到炊事员赵大勺举着铁锅拍碎最后一个日军脑袋。

天蒙蒙亮时,通讯员冲进满是硝烟的指挥部:“报告!日军派来12辆装甲车增援!”傅作义抓起望远镜冷笑:“来得正好!通知炮兵,把咱们的‘雪地礼物’给他们瞧瞧!”只见中国炮兵突然掀开伪装,露出用冰块筑成的炮位——极寒让水流炮迅速结冰,反而成了天然工事。

五、山河沸腾:一个胜仗点燃的中国

11月24日正午,当青天白日旗终于在百灵庙顶升起时,千里之外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突然爆发欢呼——原来有商人带着收音机上班,捷报传来,全体起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北平街头,学生们把傅作义的照片和关公像并排供奉;天津租界里,法国巡捕偷偷对35军竖起大拇指。

最动人的画面出现在西安街头。冼星海指挥万人合唱《绥远战歌》,当唱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时,东北流亡学生王铁柱突然跪地痛哭:“爹!娘!咱们的兵真打回来了!”这个场景被美国记者斯诺拍下,成为《生活》杂志封面,标题写着:“睡狮睁眼——中国在绥远怒吼”。

先后总计有伪蒙军的四个旅投诚归正。

毛泽东和朱德派人前往慰问并向傅作义发出贺电:“足下孤军抗日,迭获胜利,日伪军不能越雷池一步,消息传来,全国欢腾,足下之英勇抗战,为中国军人争一口气。”

毛主席

百灵庙战役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奋勇抗战取得的第一场完全的胜利。

百灵庙大捷,晋绥军歼灭伪蒙军第7师大部,击溃了日伪军4000余人疯狂反扑,歼敌700余人,20余名日本顾问被击毙。这场战役最大的收获还远不止此,百灵庙大捷后,先后总计有伪蒙军的四个旅投诚归正。

傅作义一战成名,晋绥军打出了血性。

傅作义将军

尾声:大雪中的祭文

1937年清明,傅作义站在百灵庙烈士墓前。狂风卷起他的军大衣,祭文在手中猎猎作响:“诸君可见?今日之中国,学生不再举着‘华北自治’的纸旗,而是扛起了真刀真枪;商人不再囤积日元,而是争购救国公债;就连秦淮歌女,也唱着《八百壮士》不再唱《何日君再来》......”

将军的声音突然哽咽,他弯腰抓起一把带雪的泥土,轻轻撒在墓碑上。远处,吕梁山脉的积雪正在春风中消融,化作黄河滚滚波涛——这滔滔水声,恰似一个古老民族重新擂响的战鼓。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