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拿个碗去汪曾祺家干饭!哄自己开心,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
发布时间:2025-04-03 17:47 浏览量:5
文:过了做好梦的年纪,原创文字。转载必究
古有苏东坡,今有汪曾祺。
认识汪曾祺老先生,是因中学课本里那篇《端午的鸭蛋》。多年后仍记忆犹新。
“筷子一插进去,红油吱一下就冒出来了”,我的口水就跟着红油一起冒了出来。
汪曾祺是个非常热爱性的人,即使一生充满波折和坎坷,依然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1958年,39岁的汪曾祺因为地主家庭出身,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改造。艰苦的日子,没有吓倒他。
他反而说:“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汪曾祺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
哄自己开心,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什么事不是一顿饭不可以解决的!
他说:“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
01
烟火里取悦自己
汪曾祺是一个可爱、有趣的人,跟苏东坡很像,都在苦难中以美食自我治愈。
被网友称为最文艺、最会吃的美食家,放在现在是千万量级美食博主。
汪曾祺走到哪,就吃到哪。北京的蚕豆,昆明的米线,高邮的咸鸭蛋,没一个逃得出他的嘴。
他写黄桃:
“一掰两半,紫核黄肉,香甜满口,至今难忘。”
他写西瓜: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看完之后感觉自己在燥热的夏天午后,好像也切了个西瓜吃。
他说,豆干和花生米同嚼,可以嚼出火腿味。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在汪曾祺眼里,没啥事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
失恋了,他说,“好吃的米线可救失恋的痛苦。”
他的文字温柔质朴,给人很多力量,让人期待生活的美好。
有个网友这样评价汪老,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看看汪老头,吃一顿自己做的饭,又能保持好几天。
02
风景中治愈自己
汪曾祺不是中国最会玩的,但他却是玩中最会写,最会品美食的。
很多读者因为他写的《活着活着就有了意义》爱上了昆明这个美丽的地方,也爱上了昆明的美食。至今还是很多读者旅行收藏夹里必玩必吃的打卡榜。
他这样写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饱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膄。
他这样描写我们眼中那千篇一律的夏天: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已入梦乡。”
他对生活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摘自他的《人间草木》
汪老写得书中片段
一个热爱生活,有趣的小老头儿。
作家毛姆说过,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03
书香里安顿自己
汪曾祺喜欢看书,古今中外什么书都看,涉猎广泛。
他说,“我就是东张张西望望成为一个作家,所谓东张张西望望,说明你对生活充满了兴趣,生活本身是很有意思的。”
他看书如畅游御花园,如品山珍美味。处境艰难的时候,他靠阅读熨平内心的褶皱。
人有千万种烦恼,书中有千万种解药。
1963年,当时任北京京剧副团长的萧甲回忆说,找他写《沙家浜》剧本的时候,他的屋子里凳子上都是书。那时候还在被下放劳动改造。
广东政协网中杨基宁的《读书之乐,不止随心所欲一汪曾祺》也有提到。
汪曾祺就是一个夜猫子,晚上去图书馆,白天睡觉,对书是真得爱的不行。连《国语罗马字对话戏戏谱最后五分钟》这样的书都看得津津有味。
汪老的画
其中有一段描写汪曾祺读书的情形,特别形象。
“宋词的情绪恰恰应和了少年忧郁的心情,他甚至一首一首地抄录,到了星期日,便坐在自修室里,喝水,吃粉盐豆(江阴特色小吃),读李清照和辛弃疾,别是一番滋味。”
这里的少年指的就是汪曾祺年轻的时候。
汪曾祺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学会英语,不能看原版的外国书籍,了解更多真实眼中的世界。
图中端碗的便是汪曾祺
“我本想约你见一见今夜的繁星的,但你迟迟不来,实在是星星的损失。”瞧,多少可爱的小老头说的话。
他告诉我们:
过简单的小日子,内心充盈,即便外界苦难,亦可欣然往矣。
书中描写的黄油烙饼
最后,我想有谁吃过汪老小说里的“黄油烙饼”?看起来就特别美味,到如今还没有吃上,能告诉我是什么味道的吗?
喜欢我的作品,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文中插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