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更新项目看自贡如何向“新”而生
发布时间:2025-04-03 17:29 浏览量:4
自贡融媒记者 黄鸿
近日,一场关于城市更新的对话在自贡市建筑工程技术中心报告厅展开,东南大学教授韩冬青以南京、苏州、扬州、盐城等地的丰富实践为例,阐释了城市建筑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建议自贡市以文脉传承到产城融合的动能转换为切入口推动城市更新。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理念为自贡市相关部门和设计、建设单位打开了一扇触摸城市蝶变的窗口。
其实在过去的一年,自贡市已改造老旧小区三百余个,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百余部,建成口袋公园和邮票绿地两百个……近年来,自贡市以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构建起以人口变化和需求为导向的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日前,记者对城市更新项目进行了探访,以期解锁千年盐都向“新”而生的密码。
步入原南华锯条厂,红砖厂房依旧矗立,只是不再有蒸汽弥漫和机床轰鸣,时光在这里沉淀,又在新的故事里苏醒:通过改造升级成为集汽车文化、汽车服务、综合配套于一体的专业特色园区,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华丽转身。见到眼前的景象,原南华锯条厂职工孙皖虹不无感叹地说:“工厂能以这样的方式延续生命,很值得高兴。”
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南华锯条厂“西迁”自贡市,设立自贡南华锯条厂,其主营的机用锯、木工锯、伐木锯等各类锯条曾占据全国主要市场,并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自贡市五金制造业的龙头企业。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变化,南华锯条厂虽历经三次改革仍难以为继,曾经辉煌的企业至此退出历史舞台。
如何盘活闲置国有资产,从而向存量要效益?五年前,南华锯条厂改造项目启动,唤醒工业遗存的曙光初现端倪。项目设计单位四川远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建设计院)负责人介绍,项目立项初期,设计师通过寻找历史文脉、捕捉存留遗迹、走访企业职工,将三线精神和文化植入创作中,确定以“辉煌三线,南华薪火”为创作主题。
“设计团队经过调研、评估、测绘、设计,并数易其稿,呈现出最终版本:保留园区文脉,尊重既有风貌,重塑和还原曾经的工作场景,力求展现一个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产业园区。”项目主创人员介绍,设计方案立足市场、园区、政务服务三大体系,融合汽车维修、洗涤、美容、钣喷等功能及生活服务增值项目,打造“汽车服务+”服务业态。
如今,经过改造后的原南华锯条厂已成为了汽车文化产业园。走进园区,简洁明快的区域划分,功能齐备的基础设施,沉淀厚重的国企历史变迁印记元素格外引人注目。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汽车产业服务综合体,正以独特的方式延续着工业血脉的跳动,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如何活化利用工业遗存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城市更新是多维度、综合性的工作,既要通过保护、开发、更新,挖掘工业遗存的建筑特点,并引入适配产业,达到活化利用的效果,也要对老旧、衰退的区域进行改造、重建和修复,提升其功能、环境和生活质量,以适应群众期盼和城市发展的新需求。盐仓口袋公园的建成投用,便是老旧区域蝶变的典型,体现了城市文化特色。
春天的盐都,宛如徐徐展开的画卷,充满生机和活力。走进盐仓口袋公园,仿佛踏入一方精致的世外桃源。园内绿树成荫,步道蜿蜒曲折,场地古朴清幽,绘有盐业工人生产场景的背景墙,让口袋公园极富年代感,仿佛重回盐船千帆竞发、井灶蒸气升腾的年代。家住光大街的徐大爷每天傍晚都会到此散步,“出门有绿地,生活更惬意了。”
自流井区郭家坳街道相关负责人回忆,盐仓口袋公园周边有通灴井、宝隆井和自流井老街等历史遗迹,盐业文化底蕴深厚,然而,改造前块地处于荒废状态,周边新建有多个居住小区,且缺乏公共活动空间,不少居民向街道反映,希望利用闲置地块打造市民公园,让大家出门即见绿。为此,自贡市积极响应群众诉求,启动盐仓口袋公园建设。
远建设计院设计团队基于公园周边历史背景,以“盐仓”为主题,补充和链接郭家坳盐场片区历史和优质公共空间,通过“仓门再现、称吊入仓、盐看古今、产盐出仓”四景讲述盐仓故事。同时,利用四景形成三级空间,并通过活动舞台、文化景墙、景观小品等形式带给居民沉浸式体验,为居民日常休闲提供富有历史文化的场所。
此方案得到业主单位的高度肯定,随后,盐仓口袋公园经过紧张施工正式向市民开放。郭家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闲置地块经过更新改造后,让郭家坳盐场历史的“真形态”和“原文态”得以部分保留,同时通过对历史场景展现与现代日常活动、文化艺术空间融合,植入游、看、交流一体的多元场景,为历史街区发展提供动能。
城市更新是提升功能品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历史文化、增强安全韧性、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目前,自贡市正积极探索城市更新建设课题,渐进式开展多项探索性研究,先后实施的老盐厂遗存活化利用、磨子井老旧小区改造、七六四口袋公园建设等项目已成为城市更新的优秀案例。未来,自贡市持续将以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编辑:郑皓匀
编审:吴山冠
- 上一篇:佛门清明祭祖方式:“如法”祭奠,传承家风
- 下一篇:雄安:建设人心向往魅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