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赠予我生命 | 共读陈先达《谈生命的短暂》

发布时间:2025-04-03 15:43  浏览量:8

2025年春晚上王菲演唱的《世界赠予我的》一歌中,将人生的美好与缺憾、欢愉与苦难并置,最终指向对生命全貌的接纳,这恰似一曲献给生命轮回的清明诗篇。

2024年我们告别了数位伟大的作者,陈先达、成中英、乐黛云、丹尼尔•卡尼曼、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白彬菊……远去者去了远方,愿他们都安心。在万物生长的初春,共读陈先达《谈生命的短暂》,思考生命,期待新生。

谈生命的短暂

当我听到有些学生轻生时,总有说不出的难过。我们应该对生命怀着某种敬畏,应该懂得生命的价值。生命本来就很短,对于很短的生命不知爱惜,反而自我毁灭,既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自己。我们要重视生命。因为它短暂,更要珍惜。因为它短暂,才显现它的价值。试想,如果人人长生不老,那人的生命有什么稀罕和可贵呢?人生苦短,这是中外古今的共识。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女诗人维斯拉瓦·辛波斯卡在一首题为《博物馆》的诗中写道:这里有一把扇子——粉红的脸蛋哪里去了?这里有几把剑——愤怒哪里去了?……王冠的寿命比头长。手输给了手套。右脚的鞋打败了脚。至于我,你瞧,还活着。和我的衣服的竞赛正如火如荼进行着。这家伙战斗的意志超乎想象!它多想在我离去之后继续存活!“物是人非”,同样是中国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放在博物馆里的东西,肯定比人活得长。任何东西进入博物馆都获得永恒,唯独人进不了博物馆,除非木乃伊。可木乃伊令人想到的是生命的短暂。人只能进入历史博物馆,而历史博物馆是历史,而非现实的人。其实,不用去博物馆,只要举头四望你就可以发现生命的长度。它不如一棵树,不如一块岩石,不如一条河流,更不如一座小小的山丘。它也不如自己的创造物。你们家里或许有祖传的衣柜、挂钟,祖传的字画,甚至祖父母、太祖父母用过的遗物。你们的生命虽然也属于你们家的祖传,但与其他祖传物的生命相比,你们的生命最短。尽管如此,最有价值的却是人的生命,而非物。它虽然短暂,却是永恒物的创造者。人用最短暂的生命创造了物的永恒。这就是人的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当然,人的生命的价值是不同的。圣者与王者的历史定位,不在于生前富贵,而在于贡献。贵为高官,死后默默无闻者多矣。你们能数出古今多少宰相、多少状元的姓名?即使贵为帝王的,你们又能记住几人?除了专门的史学家,活在百姓心中的皇帝实在太少。“纣为无道,见称独夫,仲尼陪臣,谓之素王。即君子不在乎富贵矣”,讲的就是生命的价值。你们要珍重生命,不仅为父母、为国家,更是为自己。充分发挥短暂生命可能包含的无限价值。自杀,患严重抑郁症的自杀不在论列,因为这是一种病,我说的是正常人的自杀。如有些年轻人为情所困,因失恋而自杀,或为某种挫折而自杀。叔本华说过,当人感到自己面对的痛苦和困难超过自己生存的承受时,就会自杀。其实,这不能成为自杀的理由。自杀是自杀者的解脱,但却把痛苦的绞索套在了自己亲人的脖子上,使他们永远无法解脱。勇敢的一跳并非勇敢,而是怯懦,他们在困难面前失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些博士生因为论文未能通过或一时未能就业而自杀,则是更傻。因为这些都是能克服的困难。有自杀的决心而无修改论文的决心,难道自杀的代价比撰写论文付出的代价要小吗!

图书简介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作者简介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顾问,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从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陈先达文集》(六卷本),哲学随笔系列《哲学心语》《回归生活》《宜园杂论》《史论拾零》等。著作和论文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教育部优秀著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和吴玉章著作奖等多种奖项。

本书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第一章人性的观察

1.谈人/

2.谈我/

3.谈头脑/

4.谈眼睛/

5.谈坐/

6.谈人情/

7.谈性情/

8.谈庸人/

9.谈心胸狭隘/

10.谈焦虑/

11.谈谦虚/

12.谈消费/

13.谈死/

第二章生活的世界

1.谈生活世界/

2.谈尊重生命/

3.谈活和为了什么活/

4.谈“使人成为人”/

5.谈民不聊生/

6.谈信/

7.谈利益/

8.谈贡献/

9.谈识时务/

10.谈功成身退/

11.谈游泳/

12.谈风雨/

第三章命运的省思

1.谈人生之路/

2.谈生命的短暂/

3.谈命与运/

4.谈性格与命运/

5.谈逢时和安时/

6.谈“另一个世界”/

7.谈书/

8.谈神/

9.谈风水/

10.谈“我深信”/

第四章社会的思考

1.谈中外古今/

2.谈“两个坚持”/

3.谈政治与人性/

4.谈顶层设计/

5.谈国家/

6.谈封建主义/

7.谈我们社会的性质/

8.谈资本与资产者/

9.谈比较/

10.谈发展的代价/

11.谈多难兴邦/

12.谈“民”的地位的演变/

13.谈劳动成果/

第五章历史的世界

1.谈学点历史/

2.谈向历史学习/

3.谈历史与史学/

4.谈历史的世界/

5.谈历史研究/

6.谈历史感/

7.谈历史的尝然/

8.谈历史的逻辑/

9.谈历史眼光/

10.谈历史时间/

11.谈历史考据/

12.谈考古/

13.谈古今之辨/

第六章文化的视野

1.谈文化的重要性/

2.谈文化与文明/

3.谈文化与器物/

4.谈文化形态与文化传统/

5.谈民族命运与文化命运/

6.谈思潮/

7.谈儒教/

8.谈道德评价/

9.谈话语权/

10.谈名门政治与传统观念/

11.谈向西方学习/

第七章认识的解剖

1.谈认识论/

2.谈解释世界/

3.谈现象/

4.谈事实/

5.谈观察/

6.谈调查/

7.谈眼睛向下/

8.谈直面世界/

9.谈解剖/

10.谈概念/

11.谈理性/

12.谈偏见/

13.谈伪/

第八章学术的价值

1. 谈尊重科学/

2. 谈学术性/

3. 谈认识对象/

4. 谈数据/

5. 谈问题/

6. 谈学科交叉/

7. 谈科学技术/

8. 谈规律性认识/

9. 谈理与论/

10. 谈理论的重要性/

11. 谈理论的运用/

12. 谈学以致用/

13. 谈学者的社会责任/

第九章辩证的思维

1.谈辩证思维/

2.谈思维方法中的质和量/

3.谈现象与本质/

4.谈因果联系/

5.谈偶然性/

6.谈偶然性的原因/

7.谈可能性/

8.谈界限/

9.谈条件/

10.谈情理/

11.谈黑与白/

12.谈新与旧/

13.谈经与权/

14.谈有用与无用/

15.谈借口与诱因/

第十章哲学的追问

1.谈“为什么?”/

2.谈时代精神的精华/

3.谈哲学难题/

4.谈哲学开窍/

5.谈同性恋问题的哲学视角/

6.谈哲学的现实性与超现实性/

7.谈改变自我/

8.谈人类世界/

9.谈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10.谈物质恐惧症/

11.谈地形与地图/

12.谈格言/

13.谈用书难/

14.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大贡献/

15.谈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本性/

16.谈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死东西与活东西/

后记/

深切缅怀!这些作品,是陈先达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深切缅怀︱成中英:我对中国哲学的未来有莫大的信心
纪念|乐黛云与汤一介携手前行的半生
诺奖得主,突破经济学和心理学边界的挑战者丹尼尔•卡尼曼去世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逝世 |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
纪念白彬菊 |《君主与大臣》中译本序言与后记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