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无限追思,温州成立五支高校“为烈士寻亲”志愿服务队
发布时间:2025-04-03 10:06 浏览量:4
古今同此时,家国共清明。4月2日下午,温州市翠微山烈士陵园里,苍山翠柏挺立,温州市“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在此庄严举行。
肃立默哀、整理缎带、鞠躬、敬献鲜花……来自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温州军分区、在温高校师生、退役军人、烈属代表及社会拥军代表等630余人庄严肃立,全体人员以庄重的仪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思。
温州理工学院 供图
纪念碑下的思政课
8位校地代表诵读烈士家书
当天,校地8位代表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深情诵读赵一曼、左权等烈士家书,大家以声情并茂的演绎,将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传递给现场每一个人。
他们是战士、是父母、是儿女、是挚友……家书中,既有母亲对幼子的殷切嘱托,也有战士对和平的坚定誓言,更有青年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一封烈士家书就是一段历史,饱含家国情怀的书信令在场师生无比动容。
温州理工学院 供图
25岁的应昊成是温州理工学院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服役期间,他曾在西藏阿里海拔5193米的高地上守卫疆土。“时代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也时刻准备着,战时保家卫国,平时服务社会。”在现场,他向大家分享自己曾经写下的遗书,讲述和平年代的军人故事。
“此次祭奠英烈活动,是温州理工学院 ‘问理·育魂’ 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广大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温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定福介绍道。
“烈士家书是鲜活的红色教材,高校师生诵读家书既是与历史的对话,更是对青年责任的重申,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大思政课’,让青年学子读懂信仰的分量,传承先烈的精神火炬。”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负责人表示。
温州理工学院 供图
和时间赛跑为烈士寻亲
温州成立五支高校寻亲志愿服务队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去年清明节前夕,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启动了烈士寻亲专项行动。据了解,这几年来,温州共为92名烈士找到了亲人。前几天,长眠洞头71年的潘志民烈士,迎来了一家四代人的跨时空“团圆”。
“为烈士寻亲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抢救性工作。岁月流逝加上信息缺失,让这项工作越发困难。在翠微山士陵园长眠着199位烈士,但仍有25位烈士的亲人未能找到。”现场,“为烈士寻亲”项目退役军人志愿者代表杨文龙呼吁,希望更多加入寻亲队伍,守护英烈荣光。
近日,长眠洞头71年的潘志民烈士和家人跨时空“团圆” 汪子芳 摄
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海峰和寻亲志愿者代表杨文龙为温州大学、温州理工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为烈士寻亲”志愿服务队授旗。
温州理工学院 供图
英雄从未远去,丰碑永存人间。此次清明祭英烈活动军校地协同联动,温州多所高校深度参与,将思政课堂延伸到烈士陵园,既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红色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实践,也是地方红色资源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有力举措之一,将激励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一代以实际行动赓续红色基因、书写家国长卷。
据悉,今年清明期间,该局还将开展温州市少先队员“清明祭英烈”主题队日活动、烈士陵园里的英烈文化思政课、百名师生毅行祭英烈、“英烈文物说”有声主题临展等系列活动,同时常态化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矩阵,引领全社会尊崇英烈、学习英烈,让英雄丰碑永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