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蒋介石打不过毛主席是必然的结局?
发布时间:2025-04-02 01:34 浏览量:4
为什么说蒋介石打不过毛主席是必然的结局?
这么说吧,除了机械化武器装备,蒋介石不论是在军事战略、知识储备还是胆识气魄方面,都是没法和毛主席相比的。
今天,我们就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例分析一下。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是1945年11月14日首次发表于重庆《新民报晚刊》。
当时,毛主席坐飞机去参加重庆谈判。一下飞机,他的旧友柳亚子就前来热情接机。
柳亚子虽然比毛主席年长,但他非常仰慕毛主席的文采,就向毛主席求稿,希望毛主席能赠给他一首诗。
毛主席回复:最近压力大,没有心情作诗。不过之前写过一首词,可以现场抄录给柳亚子。
随后,毛主席就在纸上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柳亚子看后欣喜若狂,直呼“大作” ,拜读再三,深受感动,赶紧拿回家珍藏了起来。
后来,一次机缘巧合之下,重庆《新民报晚刊》的记者在柳亚子家里看到了这首词。
一下子就被毛主席这首词的磅礴气势震撼住了,连忙把这首词抄录下来,发表在了晚报上。
当时,重庆乃至全国许多民众都非常喜欢毛主席的这首词,争相传诵。
不过,很多人因为不了解其中的背景,就误以为这首词是1945年毛主席手握百万雄兵的感慨之作。
因为这首词实在是写得大气磅礴、意气风发。按道理,这样雄伟的诗词,应该是抗战胜利后,毛主席最得意、最畅快的时刻创作而成的。
可偏偏,这首词是毛主席在长征刚结束时创作而成的。
当时,1936年2月,中央红军刚刚结束长征,8万6000中央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转战两万五千里,最后到达陕北时,只剩几千人。当时张国焘还在闹分裂,带领红四方面军还在四川境内!
如何才能保住星星之火?如何能够击退蒋介石穷追不舍的百万重兵?将心比心,在这种情况下,放在任何人身上压力都很大。
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看到大雪,仍旧是一副战天斗地的英勇乐观的姿态!
他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试问,这样的文笔,这样的气魄,这样傲视古今、蔑视一切困难的胸襟。蒋介石拿什么来抗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