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复制兵仙韩信战法后的独门绝技,我军常胜将军都没有展现过

发布时间:2025-02-08 23:08  浏览量:6

严格来讲,徐向前元帅应该是我军历史上首个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的统帅,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川陕反六路围攻”战斗中,他便创造了以8万红军对战近30万川军,继而取得战役胜利的辉煌成果。

抗战期间,他更是以129师副师长身份指挥了对日军辎重部队以重创的“响堂铺伏击战”,成为当时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引导东路军将领观瞻中日作战的神来之笔。

解放战争时期的徐向前

就军事指挥而言,徐帅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为人低调的外表下难以掩盖的是他军事上的显著造诣。当然,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徐向前的能力不仅局限在战场指挥方面,与之一脉相承的练兵整训以及干部培养工作也均不在话下。

与长期统帅人民军队主力的彭德怀、林彪和刘伯承等我军战将不同,徐向前不止统领过“正规军”作战,也曾统率过地方游击队整编而成的“杂牌军”战斗过,并取得了可观的战绩。这样的特殊经历和军事奇迹,纵观古今中外,恐怕也只有被称之为“兵仙”的韩信有此宝贵经历了。

早在公元前205年,分兵后的韩信独自率领偏师东征,将一支毫无战斗经验可言的“杂牌军”硬是训练成纵横天下的精兵强将,连续攻克了魏、赵、代、燕、齐等国家,撑起了大汉朝的半壁江山。

更加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担心对方拥兵自重的刘邦在多次夺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后,韩信大军的战斗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战愈勇、愈打愈强。新军在韩信手中稍加训练立时成为“战必胜、攻必取”的精锐之师,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影视作品中的韩信

同样,久经沙场的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期间也完美复制了韩信从练兵到作战的军事奇迹。

1947年6至8月间,随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和陈谢兵团渡黄河挺进豫西的战略进攻拉开帷幕,作为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的徐向前旋即面临着“坐吃山空”的窘境:一来刘邓大军将主力和精锐部队尽数带走,留守根据地的正规部队寥寥无几;二来山西军阀阎锡山在太原虎视眈眈,严重威胁着根据地后方安全,必须要想尽办法打破这种不利局面。

此时的徐向前虽因肋膜炎卧病在床,但形势紧迫,他不得不临危受命担负起即将来临的山西解放重任。

很快,徐向前便与留守的薄一波、滕代远等人商议定下了扩军15万的目标。对此,薄一波和滕代远内心七上八下,一方面是对按期完成数量如此巨大的扩军目标心里没底,另一方面对整兵备战的实际效果,尤其是从新兵到实战经验丰富的这个过程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

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的滕代远

当然,徐向前对此却充满信心。在最初苦心经营下组建的6万余人部队里,尽管不乏地域性、散漫性和游击习气等良莠不齐的负面因素,但徐向前依旧在练兵中将部队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精神状态。

首先是日常训练要严。从战争中摸爬滚打的徐向前坚信“打仗就是要有一股狠劲、拼劲”,因此在练兵方面极其严格、强度大、标准高,为的就是平常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军队只要一得间隙便抓紧操练。

其次是战术掌握要牢。日常行军打仗,仅靠一股作战的狠劲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行之有效的战术指导,内心再狠的人也终究是战场上有勇无谋的莽夫。

本着一切为了实战的初衷,徐向前由最基本的跪射、立射、卧射战术入手,让战士们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后再进行白刃拼刺、投弹爆破和土工作业等提升战术训练。

训练中的解放军战士

值得一提的是,徐向前在战术训练方面着重向战士们传授堡垒攻坚方面方法经验,毕竟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将面对的敌人阎锡山比较复杂特殊,尽管作战能力算不得上乘,但在堡垒防守方面却不容小觑。

最终,这支看似鱼龙混杂的部队在徐向前的悉心训练下,逐渐由一支零经验的羸弱之师华丽转型为善于攻坚爆破的劲旅,并在此后的运城、阳泉以及号称“铜墙铁壁”的临汾等重镇的解放进程中一展身手。

而部队熟练掌握的白刃战要领,在晋中战场上与阎锡山全副日军编制的第十总队激烈较量,最终战胜了日军引以为傲的拼刺刀技术,成功消灭了残余中国境内的日军武装。

最后,是干部培养要细。随着刘邓大军南下挺进国民党中原腹地,大批军政干部也随之前往,留在徐向前这位副司令员身边的,除了是新参加革命的“小白”,就是刚刚由其他地区或单位征调上来的互不熟悉的干部。

影视作品中的刘伯承与邓小平

为此,徐向前几乎集司令员、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等要职于一身,不顾病痛折磨亲力亲为的传授经验、指导工作,哪怕是往来的战事电报中出现细微的错别字,他都会事无巨细的调整纠正,力求万无一失。

此外,在引导干部改造俘虏方面,徐向前也作出了表率。他不仅注重吸收国军俘虏,利用他们的作战素养来提高我军的作战水平,对被俘的国民党军官也表现出应有的关怀,并主动邀请对方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

当然,检验练兵成果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实战。经徐向前整兵备战的6万晋冀鲁豫野战军部队,先后在运城、临汾、晋中以及最后的太原战役中大显身手,尤其是在临汾战役中总结形成的爆破和坑道作战经验,被日后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指导。

以一支偏师部队在不足两年时间里完成山西全境的解放,这样的战果不仅令常人难以想象,一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教员也觉得不可思议,在1948年9月的一次中央会议后,他不禁拉住徐向前的手惊诧的说道:

“你们还不到六万人,一个月就消灭了阎锡山10万人,单是正规军就敲掉他8个整旅,太不可思议了。”

古有韩信点兵,今有徐向前练兵,二人虽相隔千年,却如师出同门般在战场上展现出同样的军事奇迹。

晚年的徐向前与李先念、陈锡联等人

时至今日,人们依旧会对徐向前冠以“最擅长带兵的元帅”评价。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