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鉴之:感悟随笔之一
发布时间:2025-04-01 18:14 浏览量:8
原创:于鉴之
1980年,陆军第二十师政治部组织科合影,前排中为科长窦炳德,右一为于鉴之
感悟随笔”之一
暮年随想
环宇浩瀚星球,我作课桌舞台;历史长河久远,我可挥斥方遒;科学奥秘无穷,我能学习不止。然而,面对无限浩瀚的星球,我只是一粒微尘;面对久远的历史长河,我只能定格毫厘;面对无穷奥秘,我还充满未知。人一生啊,弹指一挥间,蓦回首方知:人生一世当应:不忘初心,永远砥砺前行;知渺微,谦恭永随。
我心飞翔—偶得
今天休息,晨间闲坐窗前,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突入眼帘。油然而生赞赏之意,感叹天高任鸟飞之美。转念,我才是最美之人,我骄傲!小鸟飞行时间一天、一年、一生都很有限,而我心可穿越古今未来;小鸟飞行空间可能也就区区数几、几十、几百平方公里,而我心可天马行空,飞向任意一方;小鸟飞行指向最主要可能就是觅食,而我心指向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突然,嗖的一声,小鸟就落在眼前的树枝头,我心却飞向您的心田。
余热—题记
为迎接全国森林旅游城市会议在南通召开,濠河景点提升工程正如火如荼加紧进行。今天,我去濠东绿地散步,七八个工人师傅正忙着移动一块巨石。他们几次奋力撬动,但巨石好像有意作对;微微一晃,就是赖在它那熟悉的温床岿然不动。工人师傅汗流浃背,一筹莫展。
我驻脚看了一会,好像看出了点名堂,便和他们商议起来,采取了四个措施:一是让移动中巨石可能滑落方向的人全部撤离,防止伤人;二是利用杠杆原理,调整支点位置;三是用钢绳揽住巨石进行牵拉,既形成合力、又掌控方向;四是将巨石新的落脚地挖开,让其有安身之处。按照改进办法,师傅们高喊:一、二、三,穷尽合力,巨石乖乖按指令移到其应待的位置。师傅们长舒一囗气乐开了花,我在一旁也格外欣慰。心里想,年岁大了,平时注意多动动脑、想想事,说不定有时还能用上、还能发挥点余热。更可喜的是,我顿觉还年轻。
友谊小议
节日休闲,品味着群友发来的美文,享受着大家送来的祝福、沉浸在对“友谊”一词的思考中。我想,友谊来自于共同的实践、根植于实践的深入发展中。随着共同实践基础的消失,友谊有可能慢慢淡忘。但有一种友情是永恒的,这就是共同实践中体现出的理想信仰的共同、做人格局的相通。这种友谊,深印脑海、融入血液。它不因天各一方,不因时空变换而消逝。它会以另一种方式,即相互牵挂、学习、借鉴共同提升,永葆友谊一生永存!
晚年生活管见
最近,学了一些好的微信帖子。联系自己生活实践,对过好晚年生活作了一些思考,并归纳了四句话:即心安于忠恕孝悌,神定于淡泊宁静;谦怀欣赏之心,乐品享受之感。把其作为生活信条,可照着去做,也可作检测自己生活的尺度,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使我们的生活每天都有意义、每天都充满阳光、每天都快快乐乐。我把这点不成熟的见解发于您,愿共勉并请斧正。
语言交流刍议
古人云:“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可见,语言交流之重要,交流好之难度。借他人之鉴、积己多年之体验,我以为语言交流要做到四点,即“慎言、寡言、美言、纳言”。慎言,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寡言?话多必失,某种情况下沉默是金;美言?爱美、喜美之心,人皆有之,人性使然;纳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兼听则明。此“四言”,看似易、行实难,需一生学、细心悟、重于行、严格练,以获社会交往的最大自由。
童心萌动 异想天开
——我的晩年规划之一
星期日休息,有时间静下来想想晩年的事。我第一想到的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老人?还想做点什么“大事”?回想了前十多年的经历(2020年74岁了)、憧憬了一下今后的日子,我定了一个现实目标:即做一个有较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健康快乐的老人;做一个对社会、家庭还有点用、有一定人生价值的老人;做一个不讨人嫌,还有人挂牵、念叨的老人。
至于做什么“大事”?我也定了一个梦想目标,即一是待祖国华诞一百周年之时,我和老伴手牵手作为百岁老兵登上天安门城楼;二是有机会和老伴一起,遨游太空(航天英雄王利伟说:现已具备人类遨游太空的条件)。我知道,这个梦想目标不可能实现是大概率事件,但它可引领我的晚年生活。更有趣的是,我只要想起这一梦想目标就能开心。说不定说给朋友听听,也能使人哈哈大笑。鉴于此,我还是将这一目标作为规划的保留项目。
向时间要成绩
——和孙子探寻学习之路之一
科学已证实、很多有造诣有作为人士的经历也证明:就一般而言,大多数人的智商并无大的区别,而成绩的取得主要来自于勤奋,来自于时间多用、妙用。古人早云:“一寸光阴一寸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结合实际,就如何“多用、妙用”时间上采取如下办法:一是提高效率换时间,即上课用心听讲并积极开动脑筋,课堂上把知识弄懂,减少课后消化、巩固的时间,换取课后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二是以快抢时间,即一切争取快,作业要快、穿衣要快、走路要快,一切生活细节都要快,抢出学习时间;三是科学安排腾时间,即把时间用于最重要、最难的地方,坚决取消那些用处不大、可有可无的具体事;四是以顽强毅力挤时间,即像雷锋同志所说,要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如此,成绩不上升也不行。
潜心努力 力争飞跃
——和孙子探寻学习之路之二
昊天:首先为你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表示祝贺!我记得你初中入学时,各科总成绩大概处于班里10名左右。经过三年努力,临中考前你已跃居班里前3名,实现了初中阶段的飞跃。
录取通中后,我估算了一下:你的录取分数大概在班里处于20多名;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你期末考试跃居班里第6名、年级第125名,可以说是又一次飞跃。这次飞跃,是在普遍水准高、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取得的,难能可贵。实践证明:你有基础、有能力继续前行。我也仔细看了你各科分数的情况,也听了你对一些错题的分析,觉得你总体成绩还比较平衡,理、化、地还可进步,语、数、外提升空间更大。
如何提升?我觉得要解决“四题”的问题。一是抓例题。例题就是课本上的例题、范文及老师重点讲的题目。这些题目是专家们重点选推的,一般代表一个类型,或是一个原理的应用,是基础性的东西。把这些弄懂了,就有了前提和基础,容易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是研错题。错题一般是自己的薄弱环节,或者是自己容易犯错的地方。对这些错题,要弄清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出错?这样才能防止出现类似错误。同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三是辨活题。主要是那些方法比较活,或者是那意思相近而又有区别,需要准确把握的题目,特别是一些选择题。平时就养成细心、严谨的习惯,不要在这些题上不知不觉丢分。
四是攻难题。难题主要是指需多步运算或逻辑推理才能得出结果,或是需要综合多方面知识才能做出的题,一般是试卷最后的一两道题。这既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也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对此,需倍下功夫。我想,如能解决“四题”问题,不飞跃也难!供参考。
提升“五个能力” 乐见优异成绩
——和孙子探寻学习之路之三
昊天:由于新冠疫情,你在家上了一个多月的网课。学校还专门组织网上考试,你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分析成绩取得的原因,我觉得你“五种能力”的提升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是计划力。就是学习要有很强的计划性,什么时候做?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都要计划好并有条不紊地实施。这个假期,你对整个假期干什么?每天干什么?什么时间干什么?心里都有数。
二是执行力。有了好的计划,还须努力执行。否则,就不会有成效。
三是控制力。执行过程中,难免来自多方面的干扰,如环境方面的、心理层面的、同学交往中的等。这就需要很强的自我控制力,采取办法,不为所扰、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学习计划。
四是专注力。就是对学习的内容非常专心,用心思考所学内容。就像陈旺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喝了墨汁当成糖水那样,像陈景润走路想“哥德巴赫猜想”时撞到电线杆上那样专注。五是坚持力,这是以上四力取得成效的最重要保证。坚持不懈地、长久地提升以上五个能力,必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切记: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
一生不白活——兼谈人生价值
记得上学和年轻时,经常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我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要为中华腾飞而努力”!这些教育,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也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向更高目标的追求而拼搏。这样的大目标,往往只有伟人才能做到。
作为我们常人,讲得更具体一点,或者用我自己的体会来表述,就是“一生不白活”。这,就是我的价值观。
回想几十年的生活、工作,觉得“一生不白活”有很多标准和答案,而我体会最深的客观标准是:你在一生中,于一个时期在一个单位工作。离开那个单位较长时间后,还有人记得、念叨,还有人惦记、挂牵。
要能做到这样,一要靠自己、二要靠品行。人能记得你,那一定是你有过人之处。你的一次讲话、一个观点,也许能触动心弦、点亮心境;你处理事情得体,能得大部人认可;你方法高明,能让大家积极响应。总之,别人有些做不到的,你能做,而且做得更好。
这样,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能惦记你,那一定是你的人品好,对人诚恳,以至心心相印;一定是你经常助人为乐,给人以思想上、物质上的帮助;或者是工作上互相默契,有不可离开之感。
这样,让人一直会有一种感恩的心,一直有相互的牵挂。要做到以上,就要不断地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要不断地改造,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实践、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一点粗浅认识,仍引领着我的晚年生活。遗憾的是,认识的有点晚了。早一点认识,也许行动更有方向,更自觉一点。这也是我为弥补遗憾而记录下的一些感悟。
因果关系析
人的一生,既是简单的一生,又是复杂的一生,是在矛盾中前行的一生。发生在你身上的诸多事,又都存在着因果关系。
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则是体现因果关系的典型说教。社会对此结论普遍是认同的,特别是善良的人们更是推崇的。
当然,也有些人可能不是这么认为的。不是这么认为的人,就容易在行动上偏离方向,甚至违背法律、道德。而即使认同的人,也不一定认识透彻,行动就一定很自律、很自觉。因此,有必要不断深化认识。我以为,因果关系论能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出发予以解析,就容易理解一些,即因果关系的存在是其普遍性,是必然的东西。而有些事件的出现,是偶然性的东西,是特殊性。
但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偶然中一定有其必然。这就是我们有些人从某个人、某件事中,认识不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因为这个“因”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历史的,有些是现实的;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主观的;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藏的……但不管怎样,都有其必然性。因此,我们都应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
人生的疆与界 — 兼论人生自律
古人早就告诫:“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以为,所谓失足,即犯错,即越过了人生的“界线”。
那么人生有些什么界线呢?我认为有三条:一是法律线。如宪法、刑法、民法典等各种法律规定的不能违犯的法律条文。
二是道德线。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各行各业职业道德、公序良俗等规范。
三是纪律、制度线。如党纪、政纪、军纪及各部门、单位规约等。有人会觉得,如此多的内容很难掌握。确实如此,如要使每个人都掌握以上全部内容是很难的。
实际上,以上内容有些是普遍要求,有些是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人的要求。人们可根据自身实际,有重点地学习掌握。另据我观察:人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体验、总结,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里形成人生的界线。
从一些犯错人的忏悔中,我们也可看出:绝大部分人并不是不知道错,而是知错越界。因此,我认为,知“界”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严于自律,自己的言行绝不能越过以上三条界线。有人可能会感到,不越界不是太自由,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三条界线,是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状况总结、制定形成的,一定最符合社会进步、最有利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符合最大部分人的利益的。在这样的界线内生活、生践,必能获得人生最大的自由。
据有关科学实验证实:在三条界线内自由生活,更有利于人保持好的心态和情绪,有利于增强免疫、修复自身机体,有利于健康长寿。愿我们所有的人:严守三条界线,在人生有限的空间,过无限自由的生活,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天问一号赞
天问一号飞环宇,剑指火星探奥秘;试规三步(环行、着落、探测)一步走,弯道超车谁与比?中国志气穿云霄,欲与天公试比高!
我的老年生活经
2003年,我从岗位上退居二线,基本步入人生第二个春天--老年退休生活。正值难得的国庆、中秋双节合一闲暇之时,我对十七年来的思想积累和生活体验作了简单回顾,总结归纳了“坚信、坚守、坚持”六字诀。一是坚信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放飞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做自己想做而又能做的事;二是坚持费斯汀格法则或我自己总结的人生疆界三条底线:法律线、道德线、纪律线,管好自己,说好话、做好事;三是坚持科学的老年生活方式,过好自己,过闲生活、慢生活、简生活、智生活、乐生活。遵循以上,悠然自得,有尊严地、优雅地慢慢老去,在无限美好的新时代和“有我、唯我、忘我直至无我”的精神世界,秀出最美的精彩人生!
本刊独家原创 抄袭剽窃必究
于鉴之全家福
作者于鉴之 江苏南通市人,1946年12月出生,1969年2月入伍,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省军区步兵第二团(后改编为陆军二十师五十八团),先后任战士、军械员兼文书、排长、团组织股干事、代职副指导员、组织股长、营教导员,后调任师组织科副科长、科长,宁夏军区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秘书处处长等职。1993年10月转业江苏省南通市物资局。2007年12月退休。
原文编辑:曹益民 赵苏平 巩天宝
本文编辑:徐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