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吕轶芳《卫青 霍去病传》:在英雄叙事中触摸历史的体温
发布时间:2025-04-01 16:04 浏览量:6
当史册中的金戈铁马化作图书馆里的铅字,当未央宫的烽烟淡作教科书上的脚注,山西籍作家吕轶芳以考古学家般的细致与诗人般的激情,在其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卫青 霍去病传》中,重构了汉武盛世的青铜史诗。这部作品犹如一柄淬炼千年的环首刀,既闪烁着冷兵器时代的寒光,又折射着当代历史书写者的锋芒。
作家以独特的“地层分析法”解构英雄叙事:在卫青“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下,我们触摸到西汉军功爵制的灼热余温;在霍去病“饮马瀚海”的豪迈背后,浮现出骑兵战术革新的金戈铁马。吕轶芳并未止步于军事史的线性叙事,而是将笔锋楔入更深的文明断层——当卫青以马奴之身叩响未央宫门时,这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逆袭,更是华夏文明突破贵族政治桎梏的文明裂变。书中对“马政”制度的考证堪称惊艳,从陇西牧场的苜蓿种植到河套地区的马种改良,细微处见证着农耕文明向骑战文明的艰难嬗变。
在塑造历史人物的艺术技巧上,作者也展现出精妙的复调叙事。卫青的沉稳如深潭静水,霍去病的炽烈似流星经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形态在汉匈文明碰撞的熔炉中淬炼出别样的光彩。尤为可贵的是,作家吕轶芳将史家笔法与文学想象熔铸成独特的叙事合奏:未央宫朝会上卫青低垂的眉睫间藏着多少机锋,祁连山月色下霍去病抚剑的手指是否颤动过乡愁?这些留白处的艺术处理,让青铜器上的铭文重新生长出活生生的血肉。
作为“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的重要成果之一,《卫青 霍去病传》的出版标志着地方文化叙事从地域性书写向中华文明整体性阐释的跃升。当山西籍作家开始回望这片土地孕育的军事家,实则是在解构“表里山河”的地理基因如何参与塑造华夏文明的品格。那些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黄河涛声与太行风骨,让历史传记获得了超越地域的文化宽度和深度。
身为三晋学人的吕轶芳,在本书中悄然完成着双重解码:既破解了卫霍将星密码中的黄河文明基因,又破译出表里山河孕育的军事地理密码。当作者考证霍去病骑兵军团中可能存在的楼烦遗民时,当分析雁门关地形对卫青战术选择的影响时,山西地域文化研究者的学术自觉跃然纸上。这种“在地性”的书写策略,使宏大历史叙事摆脱空中楼阁般的钻研,始终扎根于具体的地域文化土壤,成就了一部既有学术筋骨又极具文学体温的跨界文本。
在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的当下,这部作品以其扎实的考据与炽热的史观,构筑起抵御时光侵蚀的精神信仰长城。当我们看到卫青在朝堂暗流中守护的治军方略,听到霍去病在朔风呼啸中喊出的英雄宣言,便会懂得:历史长河冲刷不去的,永远是文明突围的勇气与智慧。吕轶芳用笔墨重铸的不仅是两位三晋名将的青铜雕像,更是一面照见古今的文明之镜——镜中倒映的,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破局者身影。(作者:董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