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鸿论局|霍氏家庙500年盛典: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旅破圈实践
发布时间:2025-03-31 03:03 浏览量:7
慎终追远的清明前夕,禅城石湾隆重举行霍氏家庙建祠500年盛典,以一场跨越古今的时空对话,在香火传承中开启霍氏后人与先贤的精神对话,奏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美妙交响。
当千人齐诵《霍渭崖家训》的声浪划破夜空,当全球130万霍氏族人通过云端共赴家族盛典,当“三轴联动”的发展蓝图与“四大行动”的振兴计划同步发布,这场盛典的意义,早已超越寻常的宗族纪念。它既是对岭南文脉传承密码的深度解码,也是对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广东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宏大叙事中,标注出一个村、一个镇、一座城的文化自觉与发展自信。
500年前,明代杰出士大夫和理学家、石湾石头村人霍韬以一部《霍渭崖家训》为家族立规,以“礼义共生”理念规范生产、经商与耕读,孕育出58位功名之士,奠定霍氏岭南望族之基;500年后,这部家训化身为千人共读的文化仪式、沉浸式街区的叙事主线,以及打造岭南礼义文化地标的创意源泉。盛典上重磅发布的《石头片区发展规划》,清晰勾勒出“产城人文景”融合的新图景:南北向城市发展轴串联产业园与滨水住宅,东西向滨水生态轴转化东平水道为文旅经济带,贯穿村落的文化传承轴串联祠堂、家风馆、乡贤馆与创客公社。文化赋能、产业焕新、青年逐浪、水岸欢歌“四大行动”与8个文化赋能型重点项目,则构建起“文化—生态—经济”复合发展带。这个谋篇布局直指“文旅+”乘法效应,将使霍氏家庙从静态符号转变为产业引擎,催生出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产业升级的复合价值网。
在广东“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背景下,石湾在石头村的探索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新范式。其智慧在于将宗族文化内生力转化为治理资源:乡贤馆与全球宗亲云平台构建起跨越边界的文化共同体,海外霍氏族人通过慈善信托助力公益,青年创客在家训文化中挖掘商业模式,村民在沉浸街区中成为“活态传承者”。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不是对立关系,而恰恰是城乡融合的黏合剂。这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的模式,使石头村进化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文化生命体”。
值得一提的是,霍氏的新成立的“慈善信托”,把“义利共生”的理念具象为现代金融工具。这种转化,破解了传统文化“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使500年前的家训能参与当代乡村治理,深刻彰显传统文化的传承力与创造力。
作为岭南文脉轴线的关键节点,石头村的实践为佛山打造“岭南文脉之城”提供了生动的微观注脚。当演员们身着明代服饰演绎霍韬“大礼议”之争时,身后同步闪现“青年创客公社”规划图景,这正是这场盛典的智慧与精髓所在:以宗祠承载家国情怀,以家训嫁接现代治理;祠堂不再是展品,而是产城人文共振的枢纽。
从家族祠堂到文化地标,从宗族规范到城市精神,这场生动实践证明:当传统文化遇见创新思维,历史的回响便能谱写出时代的强音。这场盛典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言——文化是振兴的资本,传统是创新的源泉。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家庙盛典蔚然成风,成为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本。从潮州陈氏家庙庆典到福建永定客家家庙祭祖,从山西裴氏家庙祭祖到云南段氏南诏文化节,家庙IP凭借其天然的在地性与故事性,化身为文旅流量新入口。文旅部和同城旅行数据显示,2023年祠堂主题游消费力是2019年的3.2倍,90后游客占比达47%,比2019年提升28个百分点。
当300米长鞭炮在霍氏家庙前炸响,迸裂的火光不仅照亮了1525年的古飞檐,更点燃了2025年的文旅新引擎。在粤港澳大湾区坐标系中,这座被重新编程的岭南古村落宗祠,为丰富岭南文脉内涵、助力石湾乡村振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探索,为禅城区打造岭南文脉轴线、发展“文旅+”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再造一个新佛山”贡献了难能可贵的文旅破圈的创新实践。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评论员叶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