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习酒里的时空对话
发布时间:2025-03-31 10:06 浏览量:3
2024年,习酒集团升格为省管大一国有型企业,如期完成计划任务,品牌价值同比跃升30.19%,首度跻身2024年(第十届)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白酒企业前三,这意味着习酒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
而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坚守“崇道、务本、敬商、爱人”的核心价值观,秉承传统工艺,与自然环境共生同盛,这无疑是高楼广厦的基石,拓海分浪的校准点。
这样的坚守,托举着习酒不断上升。
文 | 阮令山 范若溪
编辑 | 鱼子
宋淳熙年间,一场跨越时空的君子对话正在发生。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及择邻之事时曾说:“择不处仁,焉得知?”而在一百余年后,孟子在著作中引用了这句话,并据此发出“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的精妙譬喻。
两位圣贤的隔空对话,被朱熹整理在了呕心之作《孟子集注》中,当时朱熹已达知天命之年,集前代儒学之大成,他在这段对话的批注中写道:“(仁者)在人则为本心全体之德,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
就这样,从孔子的“里仁之知”,到孟子的“仁者如射”,再到程朱理学的“天理人欲之辨”,这场千年对话,见证了中国古代哲学史的三道里程碑。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时间不舍昼夜,中华文明的延续、文化的古今交叠从未停止。在赤水河畔,君子们回溯的目光与前瞻的远见却总会相接,形成一场又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中碰撞而出的,是酱香天骄的滴酒弥珍,是君品文化的隋珠和璧,亦是中国白酒行业新一轮调整期的破局之钥。
▲初期的习酒厂区。
1962年,仁怀县回龙区供销社交给年轻人曾前德一项艰巨的任务——把早已停产的“贵州省仁怀县郎酒厂”重建起来,拾回当地传统的酿酒技艺。于是曾前德带领两位同志白手起家,组成了习酒最早的“酿酒三人组”。
习酒的前身“贵州省仁怀县郎酒厂”始建于1952年,到了1959年,因粮食紧张,缺乏酿酒原料,酒厂遂停产。当年遗留下来的厂房,充其量只能算残垣断壁,在很长时间里都被往来行商和放牛郎当成避雨歇脚的场所。当时供销社给的重建资金只有20块,甚至连电都供不上,三个人自掏腰包,好不容易凑出一笔钱,步行去三十多里外的回龙粮站买粮食,带回来再靠工人们一双双起茧的大手碎曲、喂料。
习酒的第一台柴油发电机是8年后才到来的。当年的黄金坪还是黄荆坪,荆棘遍地。由于不通公路,发电机必须先用汽车运到酒厂下游,再搬上船走水路——沿着赤水河拉到二郎滩。
在号子声中,纤夫们拉进习酒厂的是珍贵的第一台电力设备,也是支撑习酒人走出贵州大山,走向世界舞台的“动力引擎”。现在,习酒人坚守5大工法、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用一种约定俗成的“守拙”,几十年如一日地传承着“酿酒三人组”创业初期时的本心。
▲年轻的工匠们潜心酿造。
一杯穿越时空的君子之酿,沉淀着鰼人祭祀的星光,盐道马帮的霜尘,与四渡赤水的赤诚信仰,更蒸腾着匠人对技艺的痴守,对道法自然、四季时序的敬畏。于是,以君子文化为特征,以习酒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合鰼部文化、赤水河红色文化、赤水河商业文化、赤水河纤夫文化、赤水河酒文化,习酒恰如其分地提出“君品文化”的独特体系,从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铸就匠心精魂。第四、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张国强如此评价:“习酒打造了文化资产向品牌价值转换的新路径,构建了完整的文化生态。这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注脚。”
君品非酒,是黔地的山魂水魄,文明长调;君品是酒,杯盏摇曳间,赤水河蜿蜒千里不改东流之志。
君品托举着习酒不断上升。2024年,习酒集团升格为省管大一国有型企业,如期完成计划任,品牌价值同比跃升30.19%,首度跻身2024年(第十届)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白酒企业前三,这意味着习酒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而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坚守“崇道、务本、敬商、爱人”的核心价值观,秉承传统工艺,与自然环境共生同盛,这无疑是高楼广厦的基石,拓海分浪的校准点。
2025年,中国白酒市场消费群体、消费场景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在刚刚过去的习酒集团2025春分论坛上,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分享了一组数字:“2025年95后开始步入而立之年,至此80、90后已经与中国白酒消费的中坚人群高度重合,从市场的抽样来看,31-36岁人群的白酒消费比例最高,超过30%,其次是37-46岁人群接近30%,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而对应的消费场景,也从商务宴请,向着多元消费转变。“专业市场调查显示,2024年消费者饮用白酒的场景比例最高的是家庭聚会,占比49.11%,其次为朋友聚会,占比48%,再次是商务宴请,占比42.22%,个人小酌的比例明显增加,达到34.67%。这个数字是重叠的,因为每个人参加的场景不同。”秦书尧说。
当“80、90后”成为白酒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对饮酒的诉求正在慢慢走向“微醺”。理想中的“小酌”,可能是下班后的一杯小酒,是临睡前的高甜度莫斯卡托,甚至大排档里成听的9度预调,都在抢占年青一代的消费心智。
如何与新的消费群体对话,如何适应新的消费场景?在这道考题下,习酒的答案是两个字——拥抱。“要拥抱新技术,拥抱新的消费群体,拥抱新时代……也要拥抱新态势,新范式。”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地强说。
当演出市场热度持续居高不下,习酒独辟蹊径,以冠名刀郎演唱会为切口触达了30-40岁青年用户,这也是当下白酒行业希望撬动的消费主力。酒的气质亦是人的品格,诚恳为人、坚守品质的“君品文化”,与刀郎朴素却充满力量的音乐精神内核相得益彰。习酒洞察到,年轻群体正逐步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未来白酒行业必须积极拥抱新生代人群,以更加契合时代的方式,回应消费新需求。
另外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整个白酒行业正处在徘徊的调整期。
根据《2024-2025年度酱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酱酒产能约65 万千升,同比下降13.33%,这也是自2019年以来酱酒产能首次出现下降。
如何在中国白酒调整期破局而出?
2025之问,习酒早在1966年就开始酝酿答案。在当时重整旗鼓不多时的制酒工厂里,习酒先辈靠双手劳作,精益求精,研制出了浓香型大曲酒“习水曲酒”,成为黔派浓香的经典之作。
“习水曲酒”一时间风靡全国,甚至一瓶难求,厂区门前从全国各地赶来拉酒的车队足足绵延到几里之外,小作坊的命运由此转捩。今天,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在一穷二白的时期,从小曲起家的制酒工人是如何决心向大曲转型的。但历史见证了习酒基因里革新的魄力。即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习水山区,习酒就已经在品牌塑造、市场拓展、产能扩张等方面实现超前发展。
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革新,也是支撑习酒今天成长为中国酱酒第二的内核。如果说君品与绿色为前路指明方向,那么革新则为习酒带来锐意前行的魄力,钻研创新的毅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生命力。
2024年的丰收时节,习酒举办“秋收论坛”,遵循着农耕文明的时令规律,总结一年来在科研方面的成果。这一年,习酒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白酒行业培育高质量人才。论坛上,围绕行业共同关注的白酒酿造微生物组研究、酱香白酒新国标、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案例等主题,习酒亦抱着开放的姿态分享了一年来的研究。习酒正聚焦于探索开发新兴酒饮,开展酿造微生物多样性、体系稳定性和代谢机制解析;另一方面,推动数字化转型,持续探索机械化智能化酿造,探索从生产到营销的全链路数字化。
▲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习酒评语证书捐赠仪式。
科技创新,始终贯穿着东方酿艺的沿革之路。从传统酿制到酿酒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革新已经与这门古老的技艺紧密连接,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古法陈香穿越时间的力量。
在2025年的“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之国家名酒评委走进贵州习酒”活动上,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胡义明阔别近四十年,重回黄金坪,再次对习酒的变与不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始终如一的是卓越品质;变的是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之后,未来习酒在全国白酒行业当中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早在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胡义明等评委在品尝第26轮的5号习酒后评价其“酱香突出、细腻、醇厚、余香悠久”。可见,近四十年后的今天,习酒不仅守住了当年的品质,还通过技术革新更上一层楼,以更优质的美酒惊艳着专家。
▲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国家名酒评委走进贵州习酒。
而当下,一场更深刻的营销体制革新正在发生。2025年习酒全国经销商大会释放出信号:习酒将推进营销体制改革,以再创业的决心重塑“新习酒”。
这场营销体制的变革,将把整合营销与简单营销相结合。一方面,把市场、品牌、产品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将不同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渠道有效结合,形成协同作用的大营销系统;另一方面,“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从而让营销迸发出新的活力。
酒是中国传统文化一抹不变的底色。《周礼》中即有酒正一职,以“酒祭”表达对天地祖先的敬畏,社会秩序和家族纽带得以维系。《诗经》屡屡提到“君子有酒”,文人与酒古来相偕,直至今日,人们仍向往曲水流觞的人生雅趣,尊崇魏晋名士借酒疏狂高歌的风流不羁。酒中有诗,诗中有万般感怀与豪情,酒已成为不朽的文化符号、历经千年的不绝弦歌,脱胎于君子的品格与气质,流淌着厚重的人文魅力。
今人的使命是将历史完整地传递下去,让文化符号万古长青。习酒紧紧追寻君子的足迹,在曲阜、武汉、郑州、杭州、贵阳五座传统文化名城,探讨孔子、屈原、杜甫、苏轼、王阳明的高尚品行,以君品习酒敬历代先贤,敬天下君子。岳麓、东坡等六大书院亦有习酒造访,传承“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知识学习与道德修养和谐统一的书院文化。君子之风见于品,习酒对君品文化的传扬,亦见于其行,融入血脉。
▲2024年8月8日,追寻君子的足迹——2024“君品习酒·中国书院”文化活动(第三站)走进东坡书院。
酒也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促生着中国白酒与世界爱酒人的对话。白酒行业的未来,应该是讲好东方酒文化的故事,带中国白酒“出海”。习酒近年来已在尝试向国际输出,走向全球市场,接连推出“中国年·喝习酒”“中秋夜·喝习酒”等多个主题IP活动。一杯习酒唤起侨居游子的思乡之情,也向世界传达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古法酿造的生活智慧,以及和谐共生的中国哲学。
这不仅是习酒面向的未来,更是中国白酒面向的未来。立足当下,习酒肩负的责任,便是以“君品”赋予白酒这一文化符号以长青,维护好赤水河畔的优质酱香白酒,推动中国白酒香飘四海。
君子之品承载千年,七十余年光阴地覆天翻。当习酒带着这份传承与期待,向精神原乡与历史深处发出呼唤,它将听到古人的高歌低语,听见初代工匠劳作时呼喝的号子。那是跨越时空的对话,穿越周期的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