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目闻茶香,心见栖霞春】2025年栖霞山第一场春茶会我们以无相之心,见万象之美

发布时间:2025-03-31 02:47  浏览量:15

茶言:

/

幽谷生灵草,堪为入道媒。

樵人采其叶,美味入流杯。

静虚澄虚识,明心照会台。

不劳人气力,直耸法门开。

3月30日,我们一同沉浸于一场充满宋韵的雅集活动,

感受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栖霞山,是金陵文脉的千年守望者。

自六朝起,茶便与古寺钟声、文人墨迹交织,沉淀出“禅茶一味”的独特气质。

千年前,"茶圣"陆羽曾登临栖霞山顶,试茶品泉,留下"试茶亭"与"白乳泉"的佳话;诗仙李白亦在此挥毫写下中国最早的茶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今天,我们以茶为媒,以山为席,共续这段千年茶缘。

水袖纷飞,禅钵轻响,伴随《茶墨丹青》茶舞表演与《茶禅偈》的诗意诵读,春茶会正式拉开帷幕。

茶脉无形,却贯千年。栖霞山的每一片茶叶,都镌刻着金陵的文脉流转。自唐代陆羽于此采茶试水,至宋代徐十郎茶肆客似云来,再到明清文人盛时泰拓印摩崖、乾隆御笔题诗,栖霞山的茶事从未止息。

著名作家薛冰在《金陵春茶与栖霞千年茶脉》主题分享中,溯源陆羽试茶、李白题诗等历史典故,带领观众从一盏茶中窥见六朝烟雨、唐宋风华。

薛冰老师说:“喝茶它不单是用来解惑,用来养生,更重要的它是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

一茶一器,皆是心法;一举一动,俱显万象之境。

茶艺师以极致匠心,让我们穿越千年,一品唐韵风华。

古法传承是根,创新表达是翼。栖霞茶始终在传统与革新间寻找平衡。

如何让千年茶脉在新时代焕发“万象”生机?

江苏省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唐锁海先生说:“栖霞山未来就是茶,它应该要围绕大健康的概念来做茶,因为山是健康的山,水也是健康的水,茶更是健康的茶。另外还要结合茶产业为进行修身养性,推广茶文化。”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宋代栖霞山徐十郎茶肆曾茶客盈门,今日我们以斗茶续写风雅。您是否好奇,宋式点茶的“乳白汤花”如何“咬盏不散”?当代奶茶的拉花分层又将如何诠释视觉美学?

古今茶韵》斗茶擂台带我们见证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无关胜负,敬传统之静,亦敬创新之动!

茶,可入禅堂,亦可入烟火。

栖霞茶自古便与文人雅士共生,如今更在Z世代手中焕发新生。从“围炉煮茶”到“冷泡特调”,从茶器美学到茶旅打卡,茶正以轻盈之姿融入生活……

今天,90后茶系生活家、小红书人气博主筱山山,现场与我们分享《年轻人的茶生活美学》。

她说:“栖霞山的千年春茶历史浸润着年轻的这一代。穿汉服的姑娘与穿潮牌的少年共饮同壶春水。千年的茶史从未褪色。”

茶禅一味,心归自然。

端起茶杯,含一口茶汤。

茶入喉,禅入心,融自我于天地,偷得半日闲适。

从唐风宋韵到当代新潮,

从禅意空灵到生活美学,

我们以茶为舟,共渡了一场文化长河。

正如乾隆驻跸栖霞时所叹:"冉羽茗迹邈,若复传其声。"

愿这盏春茶,唤醒我们对传统的敬畏、对创新的热忱,

更愿你我皆能于尘世中,

以无相之心,照见万象之美。

(关注我们不迷路!)

编辑:蔡晖、校对:夏丹丹、审核:杨纯

图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南京栖霞山(ID:njsqxs)”。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系后台编辑,我们一定会及时审核处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