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早读晚练、日积月累300天(150)
发布时间:2025-03-30 16:04 浏览量:7
高中语文日积月累活页(50)
一、素材书写(文段摘抄 规范书写——颜值也是实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少伟人名士,出身贫寒,少小孤苦,凭借惊人的毅力一步步走向人生之巅:三岁而孤的范仲淹,划荻练字的岳飞,当过多种学徒工的高尔基,家道中落的鲁迅。但又有多少纨绔子弟、花花公子,在养尊处优中消逝着青春,在灯红酒绿中挥霍着生命。他们或人格低下遭人唾骂,或碌碌一生无所作为。优越的环境与条件未必会有优厚的结果,外因的优越有时反而成了阴云,侵袭了人的灵魂。
二、文言积累(文段翻译 词语记忆——厚积方能薄发)
齐将率众与魏战于桂陵,既克,威震天下。齐兵战后日益骄纵,未能克己,以致民怨四起,皆以为身处富强之国而不克蒙其泽!
译文:
三、成语文常(圈点批注 强化重点——聚少才能积多)
成语积累
语焉不详: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怨声载道:人民群众强烈不满
刮目相看:别人有了进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安步当车: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不绝如缕:声音微弱;情势危急;继承人稀少
从善如流:迅速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文化常识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四、诗歌鉴赏(阅读理解 浸润熏陶——博览才会精进)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译文】
在木兰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箫管之乐在船的两头吹奏着。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黄鹤楼上的仙人还有待于乘黄鹤而仙去,而我这个海客却毫无机心地与白鸥狎游。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并悬,而楚王建台榭的山丘之上如今已空无一物了。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赏析】
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奉献”二字,历来为人所尊崇,在时间长河中历久弥新。奋进道路上,越是面临艰巨任务、严峻挑战,越需要无私奉献,越呼唤奉献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84岁的钟南山院士无惧病魔、挺身而出,“95后”女医生4天3夜骑行300公里返岗抗疫,北京基层社区防疫摸排工作者甚至睡觉时都抱着手机……神州大地上传颂着忘我奉献的生动事迹。在重大疫情考验面前,无数人迎难而上、担当尽责,让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有了更加鲜亮的底色。其中,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逆行出征、无惧风浪,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奉献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从“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到“为了独龙族群众早日脱贫,再苦再累都值得”的高德荣,再到“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黄旭华……回望党领导人民奋斗的不平凡历程,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不畏险阻、不怕牺牲,奉献生命和热血,燃烧青春和才智,挥洒辛劳和汗水,写就了辉煌灿烂的前进篇章。今天,奉献的内涵没有改变,奉献的意义更为凸显。无论是抗击疫情的战场,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场,都需要不计得失的真诚付出,都呼唤赤诚奉献的精神追求。
心有大我、心有大爱,方能赤诚奉献。事实证明,一个人一旦有了大我大爱的崇高思想,就能许党报国、担当任事。反之,如果奉行精致的利己主义,计较于“小我”的利益得失,就会争名逐利、精于算计,甚至挖空心思、违法乱纪攫取私利。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公仆情怀,树立“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的高尚品格,涵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风范,才能在以奉献为美、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大爱情怀中,成就事业、点亮人生,抵达崇高的境界。
奉献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离不开经年累月的修身正己。从科学理论武装,到党性教育引导,从传统美德滋养,到斗争实践磨砺,都是砥砺奉献精神的重要途径。三十二年如一日的守岛英雄王继才,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的黄文秀……他们都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典范。经常和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有助于增强埋头苦干的原动力、忠诚奉献的精气神。自觉接受经常性的理论学习、教育熏陶,时常反躬自省、修枝剪叶,注重涵养无私奉献、真诚付出的精神品格,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一种体现。
奉献的人生最美丽,忘我为民最幸福。奉献有大有小,只要真心奉献,都是高尚的、可贵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矢志奋斗、甘于奉献,我们就一定能在全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汇聚起磅礴力量。
附1:上期文言积累答案
堪
刘兰芝昼夜勤作息,阿姥仍不满,曰:“不堪吾儿妇。”令其子休之。其子与兰芝情真,以为堪与贤人比,而畏其母,亦无术,遣之。每至节气,心痛难堪。
答案
刘兰芝昼夜勤作息,阿姥仍不满,曰:“不堪(胜任)吾儿妇。”令其子休之。其子与兰芝情真,以为堪(能够)与贤人比,而畏其母,亦无术,遣之。每至节气,心痛难堪(忍受)。
译文
刘兰芝白天晚上辛勤工作,她的婆婆仍感到不满意,说:“你不能胜任我的儿媳妇。”让他的儿子休了她,他的儿子和刘兰芝感情真切,认为她能够和贤人相比,但畏惧他的母亲,也没有办法,就把刘兰芝给休了。每到节气的时候,他心中疼痛难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