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从黑暗邪恶中走出,最有资格腹黑的皇帝,却成最完美皇帝
发布时间:2025-01-25 08:14 浏览量:2
1505年五月(弘治十八年),年仅36岁的朱祐樘走到人生的尽头。
虚弱的他,此时躺在床上,看着跪在地上哭泣的众人,已经无力说话。从小饱经苦难,好不容易才活下来,当上皇帝后励精图治,不顾身体健康,夜以继日的工作,为大明王朝带来了辉煌的“弘治中兴”。
回顾这一生,虽短暂,已无憾,他微笑着闭上眼睛。
1、
朱祐樘,明朝第九位皇帝,他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身为皇子,他不仅没有锦衣玉食,幼时还差点丧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而一切,源于他有个软弱的父亲。
朱祐樘父亲明宪宗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同样也是运气不好。2岁时父亲朱祁镇出征不利被抓,皇帝改为叔叔当。5岁时,皇帝叔叔把朱见深的太子位给废了,废太子的待遇不如平民,每天战战兢兢地活着。直到后来父亲朱祁镇经夺门之变复辟后,朱见深才被复立为太子。
小时的生活经历及环境,塑造了朱见深软弱的性格,长大后只想过安稳日子。
而在当废太子那段孤独危险的岁月中,只有大他17岁的宫女万贞儿一直陪伴着他,不离不弃。朱见深当了皇帝后,也极度宠幸依赖万贞儿,也就是后来的万贵妃。
在朱祐樘之前,朱见深已经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万贵妃所生,但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另一个是其他妃子所生,却被万贵妃害死了。
此后,就像很多宫斗戏一般,朱见深一直无子,因为万贵妃不会让其他妃子所生的孩子见到明天的太阳。
朱祐樘能活下来,本身已经是一个奇迹,只是这个奇迹,却是很多人付出生命创造的。
2、
朱祐樘的母亲纪氏,是在成化初年的大藤峡之战中,被俘虏回来的。
纪氏原本是瑶族土官的女儿,也知书达理,被俘入宫后,在宫中负责管内库,也就是管理皇帝的私房钱。
纪氏为人善良,脏活累活照样干,从不计较,也不怨天尤人,大家都很喜欢跟她相处。也许正因为她的善良,后来,她的儿子朱祐樘才能活下来。
纪氏偶然被宪宗临幸,有了身孕。万贵妃得知纪氏怀孕后,派手下宫女去打胎,可派去的宫女不忍下手,谎称纪氏是生病而已,并不是怀孕。就这样,肚子里的孩子命算保住了。
纪氏在饥寒交迫、惊恐不安中度过了十月怀胎的日子。成化六年(1470),七月,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孩来到这个世界。
孩子出生的消息传到了万贵妃耳中,她气得发抖,马上派太监张敏去铲除这个婴儿。幸好张敏良心发现,并没有杀掉婴儿,而是将他带到宫中一个空房间里藏了起来。
时光缓缓流逝,朱祐樘在后宫宫人的掩护下长到六岁,虽然不能自由活动,物质生活也匮乏,但能跟母亲在一起,至少是幸福的,但这也导致他身体一直不太好。
成化11年,五月的一天。
宪宗坐在镜子前,看着镜中不到30岁的自己,未老先衰,满脸憔悴,忽然感叹:“我已经老了,却还没有儿子。”
正在为皇帝梳头的张敏意识到时机到了,藏了6年的孩子,是时候让他得到自己父亲的承认。
张敏突然跪下说:“皇上已经有儿子了。”
宪宗从惊诧之中缓过神来,确定自己有儿子了,非常高兴,便立即要见自己的孩子。
消息传到后宫,大家都为纪氏高兴,终于苦尽甘来,儿子是未来的皇帝,她的好日子来了。
但纪氏和张敏知道,孩子熬出头之际,也是自己的死亡之期。
纪氏给孩子穿好衣服,哭着紧紧地抱着他,向世上唯一的亲人告别,告诉他:儿啊,你走了,我也活不了了。那个穿黄袍的就是你的父亲,今后母亲再也无法陪伴你,你千万小心。
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出自己居住的小屋,而之前为了避免被万贵妃发现迫害,这个6岁的孩子,胎发都没剪,头发一直垂到地上……今天,他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站在大家面前,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姓名——朱祐樘。
他的母亲纪氏,在被封为纪妃一个月后,死于后宫住所,死因不明。但谁都知道她是怎么死的。
而宦官张敏,也在纪妃去世不久,吞金自杀。
这两个人,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朱祐樘的生存,但却还没能换来他的平安,朱祐樘前面的路,并不平坦。
3、
即便受到了父亲的承认,朱祐樘仍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万贵妃一手遮天,她不会允许有人对她产生威胁。
宪宗的母亲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对太子下手,便亲自将孙子接到自己的仁寿宫居住,才使得朱祐樘躲过了万贵妃三番四次的陷害。
据传,有一天,万贵妃说要请皇太子朱祐樘过去吃东西。周太后就对他说:“去那里不要吃东西。”
朱祐樘到万贵妃那里,万贵妃给他拿了很多东西吃,朱祐樘都说:“吃饱了。”
万贵妃就说:“那喝点汤吧。”朱祐樘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想了半天说:“我怕有毒。”
万贵妃没想到这孩子会说的这么直白,差点气晕,反倒没了办法,只能放他回去,万贵妃生气地说:“这小孩子现在就敢这样,长大了还不吃了我?”
这件事,自然对万贵妃深有影响。她一直在找机会下手,她深知自己害死朱祐樘的母亲,万一哪天朱祐樘当上皇帝,自己没好果子吃。所以,她一直鼓吹宪宗废储。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三月。宪宗下定决心,要将朱祐樘废了。
太监怀恩苦谏,宁愿自己违抗圣意被杀,也不愿意帮皇帝废太子。他说:“今日我若不为,陛下杀我,但我若为之,将来天下人皆要杀我!”结果,被贬到凤阳去守陵了。
即使这样,在万贵妃的鼓吹下,宪宗仍决定废掉太子。
也许,老天也看不下去了,决定帮这个可怜的孩子一把。成化二十一年,四月,泰山连续地震。泰山可是古代帝王封禅的神圣之地,没做出重大贡献的皇帝,都不好意思去,历史上一共只有六位皇帝去过泰山封禅。
宪宗慌了,派人去算卦。钦天监的人说应在东宫太子身上。宪宗认为,自己打算废太子惹怒了老天,这才打消了废储的想法。
朱祐樘,也在老天的帮助下,渡过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机。
黑暗终将会过去。
1487年春,万贵妃病死,同年8月,宪宗朱见深也因悲伤过度而死。
同年,太子朱祐樘继位,是为明孝宗。这一年,朱祐樘18岁。
朱祐樘终于登上最高的皇位,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4、
在人生的前18年,朱祐樘尝尽人生艰险。差点被堕胎,出生后差点被杀死,在安乐堂中困了6年,当了太子几乎被废,这一路走来,遭了无数罪。
登上皇位后,所有人都觉得,朱祐樘会对过往进行清算,为他的母亲,为保护他而失去生命的人。
确实,朱祐樘开始清算了,只是,他的清算对象不是以前陷害他的人,而是清除国家蛀虫,他决心要做个好皇帝,还给百姓一个兴盛清明的大明朝。
由于父亲朱见深的不作为,当时的朝廷一片黑暗。
朝廷上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每天只是混日子。
后宫是万贵妃呼风唤雨。
还有为皇帝求长生不老的、为皇帝研究生理卫生知识的(春药)、外加上东西厂太监肆无忌惮地诬陷忠良。
整个朝廷乌烟瘴气,只有垃圾,没有良臣,当太子的朱祐樘束手无策,但当皇帝的朱祐樘有办法。
坐上皇位的朱祐樘动手了。给朝堂来了一次大换血,对前朝奸佞之臣毫不手软,扫地出门,大部分被下狱或流放。其中,最紧张的人是万喜,也是万贵妃的弟弟。
谁都知道皇帝的母亲是给谁害死的,作为主谋的弟弟,以前依仗姐姐的权势为非作歹,现在就算夹着尾巴做人也没用了。
确实如他所料,很快,他的家被抄了,官被免了,人也进了监狱,生命仿佛进入倒计时。
但在狱中的万喜左等右等,等不到上路的通知,反而,被释放出狱了。
不仅万喜想不明白,很多大臣都想不明白。
朱祐樘只说一句:到此为止吧。
他不会忘记自己的母亲是怎么死的,不会忘记自己是如何被迫害的。
但是,面对仇恨,他选择了宽恕、选择了慈悲。他不是软弱,而是懂得很多万贵妃不懂的道理 ,这种胸怀,无论在古今,都是非常难得。
对仇人尚且如此,对待恩人,更是满心的诚意,有恩必报。
当年宁愿牺牲性命,也不愿助宪宗废太子的太监怀恩,被朱祐樘从凤阳召了回来,他亲自迎候怀恩入宫复职,怀恩吓得手脚颤抖,再三推辞,可朱祐樘坚持这样做。
被宪宗废掉的吴皇后,当年也帮忙抚养了朱祐樘,朱祐樘把她从冷宫接出来奉养。吴废后感动得老泪纵横,想当年自己抚养朱祐樘,动机也不良,只为了报复万贵妃,没想到朱祐樘并不介意,只记着她的养育之恩。
朱祐樘就是这么一个人,不记仇只报恩,他不需要用暴力、不需要用权术、只用自己宽厚、慈悲征服了人心。
在清除了朝廷奸佞之臣后,朱祐樘大量启用正直贤能之士,努力扭转朝政腐败。
5、
比起现在的“996”,朱祐樘有过之而无不及,从他登基开始,就一刻不停的工作。
他从早到晚不停地批阅奏章,不停地开会,早上天刚亮就上早朝,中午饭后开午朝,会后还要跟大臣们讨论问题,直至傍晚才回宫休息,从没一天休息过,十足的工作狂人,他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盛世。
他确实做到了。
朝堂上,他广开言路,鼓励大臣们直言进谏,对于大臣们的建议和批评,他总是虚心接受并认真考虑。朱祐樘甚至称内阁诸臣为“先生”,与大臣们相处如“家人父子”一般。
他上任后重用了王恕及马文升两个老臣,并在他们的支持下,选拨了三个有非凡才能的人进入内阁,分别是刘健、李东阳、谢迁,也正是这几个治世能臣的帮助下,明朝朝政逐渐焕然一新,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弘治中兴的大好局面。
朝堂外,他体恤百姓,懂得“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弘治年间,自然灾害异常频繁,
朱祐樘采取了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的措施。
1490年,弘治三年,二月十日,“免河南被灾秋粮”。同月十二日,免南、湖广税粮。
1491年,弘治四年,八月,因发生水灾,下诏“停苏州、浙江今年织造”。
1493年,山东发生了严重饥荒,朱祐樘向灾区送去五十余万两,米二百余万担,拯救了260多万灾民的生命,并减免当地的田赋,让百姓能够安心恢复生产。
弘治时期的减免赋税和赈济灾民,史书记载中次数相当多,规模较大的有6次,涉及的地区相当广,这个规模,在前后几个朝代都是少见的。史学家都称赞他“勤政爱民”。
朱祐樘还兴修水利,整治黄河以及江南的水患,修治黄河决口,治理苏松河道淤塞,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百姓的生活逐渐安定富足。
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增长,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6、
朱祐樘不仅工作认真,在个人生活、个人品德上也几乎毫无瑕疵,被赞为“最完美皇帝”。
朱祐樘对衣食住行的要求是,能简就简,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生活上,他力求节俭,下令大幅削减宫廷的各项开支,停止奢侈需求的采办活动,以前宫廷每年会从民间大量采购各种丝绸、珠宝等奢侈品供皇室享用,他即位后,要求只保留必要的生活用品采购。有一次,掌管皇帝私房钱的太监觉得皇帝钱太少,请求增加额度,朱祐樘不仅没有答应,还对其进行了斥责。
饮食上,他简化宫廷膳食,以往皇帝吃饭,每餐往往有数十甚至上百道菜式。朱祐樘要求简化,根据实际食量准备饭菜,避免浪费。并且他很少要求制作山珍海味等昂贵菜肴,基本上是吃饱就好。
感情上,他专一深情,一生只娶了张皇后一人,没有其他妃嫔,真正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朱祐樘与张皇后每日同起同卧,闲暇时一起谈诗作画,相处得十分融洽,宛如民间恩爱的夫妻。据传,张皇后曾患口疮,朱祐樘亲自喂药,皇后睡着后,因为怕咳嗽惊扰到皇后,在旁边小心翼翼,不敢咳出声。在封建帝王中,对感情这么专一的极为罕见,成为后世佳话。
他还十分尊敬长辈,对保护、抚养他长大的祖母——周太皇太后非常孝顺。周太后生日时,朱祐樘无论多忙都会亲自筹备庆典,并且会亲自书写的寿字、绘制的寿图。在处理朝政之余,他尽量抽出时间陪伴祖母。
他对曾经养育过他的前废后吴皇后,也尊为皇太后,每日早晚都会亲自前往请安。吴皇后生病时,他不仅安排太医院精心诊治,还时常在病榻前陪伴,直到吴皇后病情好转。
甚至对于在小时候,多次想陷害他的万贵妃,在他登上皇位后,也并未对其家族进行清算,他觉得,自己的父亲肯定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
当然,他也不是十全十美。比如到了中后期,由于社会稳定,他开始有点懈怠,还宠信宦官李广。
李广以道家之术蛊惑朱祐樘,还向地方索贿,有大臣弹劾李广,但朱祐樘始终不问。这算是朱祐樘用人上一个比较大的失误。但李广也就是贪污,并没有其他更大的问题,对比其他奸臣,对社会造成的损害不大。后来,朱祐樘也发现李广的问题,开始要查他了,李广畏罪自杀,自此,朱祐樘也重新开始勤政。
7、
瑕不掩瑜,人无完人,他的这一点小小的失误,不能掩盖他的光芒。
朱祐樘在位的短短18年间,明朝的人口从911万3630户增至6010万5835口,翻了数倍。如果不是国家安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又哪来的人口急剧增长。
这个歌舞升平的盛世背后,是朱祐樘竭尽全力的托举,他为这个国家,耗尽他所有精力,在36岁的盛年就走到人生的尽头。
历代史家给予他的评价普遍较高,称颂为贤君,比于汉文帝、宋仁宗。
朱祐樘从小历尽艰辛,受到无数伤害,这个从黑暗和邪恶中走出来的皇帝,却最终选择了放下、选择了宽恕,选择了成为一个光明正直的人。
很多时候,能决定自己未来的只有自己。你选择走怎样的路,就过怎样的人生。
朱祐樘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弘治中兴”,而他的仁爱、宽厚、勤政和睿智,至今被人们传颂,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杰出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