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江城:樱粉桃红笑春风——诗人赵钢诗歌欣赏(三十六)
发布时间:2025-03-29 18:29 浏览量:2
游武大园感
赵钢
樱粉桃红笑春风,芍药牡丹睡梦中。
试问谁才真国色?五一前后见真峯!
游武大园感欣赏——
这首诗描绘了武大园中的春日景象并蕴含对花卉之美的思考。
首句“樱粉桃红笑春风”,生动展现武大园内樱花盛开、红艳一片,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美好画面,营造出烂漫活泼的氛围。
“芍药牡丹睡梦中”则说明当下时节芍药和牡丹还未到花期,尚处于含苞待放或还未展现风姿的状态,仿佛仍在“睡梦中”,与正盛开的樱花形成对比。
后两句“拭问谁才真国色,五一前后见真功”峯巧妙化用“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以疑问的方式引发思考,意思是虽然樱花现在开得绚烂,但到底谁才是真正有着倾国之色的花呢,等到五一前后牡丹盛开之时,就能见分晓了,侧面也流露出对牡丹绽放后绝美姿态的期待。整体借景抒情,饶有趣味地表达了对园中不同花卉的观赏感受与评价。
巜海口古街》
赵钢
海口古街静悄悄,庆龄故居拍拍照。
走入过街老楼道,避风避雨避光照。
树高百尺扎深根,枯木发芽又一春。
台风虐它千百次,不惧削枝又折身。
巜民谣一新说》
赵钢
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
冲走太阳渡,捎带万锦滩。
今有三门峡,暖霭入虹霞。
古渡残遗浓,秀色披锦红。
巜民谣一新说》欣赏——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黄河的历史灾难与当代治理后的新貌,展现自然之力的变迁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第一部分(历史灾难)**
1. **道光二十三**
- 指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中国近代史上黄河特大洪水的真实事件。史载此次洪水淹没豫、陕、鲁等多省,死亡人数逾百万,奠定全诗沉重的历史基调。
2. **黄河涨上天**
- 运用夸张手法凸显洪水的滔天威势。"涨上天"既体现古人面对自然暴力的无助感,也暗含对"黄河之水天上来"文化意象的呼应。
3. **冲走太阳渡**
- "太阳渡"为晋豫交界的重要古渡(今山西平陆境内)。史料记载该渡在此次洪水中彻底消失,具象化灾害的破坏性,暗示古代交通体系的重创。
4. **捎带万锦滩**
- "万锦滩"是河南陕州段黄河险工(今三门峡库区)。"捎带"以拟人化笔法展现洪水的无情横扫,双地名并列强化灾难的连锁性,印证清代水利档案中"滩堰尽毁"的记载。
**第二部分(当代新貌)**
5. **今有三门峡**
- 时空转至现代,指向1957年建成的三门峡水利枢纽。作为新中国首个大型治黄工程,其名称本身即成为人类驯服自然的象征符号。
6. **暖霭入霞虹**
- 描绘水库蓄水后的生态景观。"暖霭"暗喻民生安定,"霞虹"既指物理虹光,也隐喻工程带来的祥瑞气象,与"涨上天"形成温度与色彩的强烈对比。
7. **古渡残遗浓**
- 考古视角下的历史遗存。被淹没的古渡遗址在库区周期性水位变化中时隐时现,形成特殊的人文景观,印证着"冲走太阳渡"的往昔,体现文明记忆的沉淀。
8. **秀色披锦红**
- 双关语解读:既指库区红叶生态景观(如黄河丹峡地质公园),亦暗合"万锦滩"地名在新时代的重生。"披锦"对应前文"捎带万锦",完成从灾难叙事到盛世图景的意象转换。
**整体解析**
作品通过时空蒙太奇手法,将相隔百余年的两段黄河记忆并置:前段以白描记录历史创伤,后段以彩绘展现治水成就。地名(太阳渡/三门峡)、色彩(浊黄/锦红)、动词(冲走/披锦)的精心对仗,构建出"苦难-新生"的史诗级对话。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万锦滩"在古今语境中的角色转换——从被摧毁的对象到被"锦红"重新定义的符号,暗含对"人水关系"哲学命题的思考:自然之力既可摧枯拉朽,亦能化育生机,关键在于文明的应对智慧。
巜金秀》
赵钢
邀明月,一杯消。
金秀瑶,人间境。
敬人生,安无恙。
大自然 ,赐瑶民。
长寿地,在金秀。
大瑶山,三瑶传。
五支瑶,盘王领。
北有承德避暑山庄,
南有来宾金秀瑶都。
巜金秀》欣赏——
“邀明月,一杯消”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借明月饮酒消愁(或享受时光)的氛围。“金秀瑶,人间境”指出金秀瑶族聚居地宛如人间仙境般美好。“敬人生,安无恙”表达对生活顺遂平安的祈愿。“大自然 ,赐瑶民”强调大自然对瑶族人民的馈赠,让金秀有着独特的风貌与资源。
“长寿地,在金秀”突出金秀是利于长寿的地方,可能当地生态环境等因素使其有这样的特点。“大瑶山,三瑶传。五支瑶,盘王领”简单介绍了大瑶山地区瑶族的传承脉络,有三支以及五支不同分支,且信奉盘王。
最后“北有承德避暑山庄,南有来宾金秀瑶都”通过与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对比,凸显金秀作为瑶都的独特地位与魅力,意在说明金秀也是极具吸引力、有着别样风情的地方,值得人们去了解、欣赏。
巜川牌砖茶》
赵钢
老青砖安华尖,洞叶创亚欧传。
赤壁怀三国战,万里道顺风川。
作者简介:赵 钢,武汉市税务局退休干部。文化艺术:热爱红色文化旅游和红色文化收藏;喜欢写诗,抒发所见所闻所发现激起的内心情感。